西方文化的财富与自由价值

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富不过是在自由价值观普及的社会里,无数个人自由活动的副产品。

请看下面的测试题,根据三家公司的管理现状,判断他们的前途:

A. 公司:八点钟上班,实行打卡制,迟到或早退一分钟扣五十元;统一着装,必须佩带胸卡;每年有组织地搞一次旅游、两次聚会、三次联欢、四次体育比赛,每个员工每年要提4项合理化建议。

B. 公司:九点钟上班,但不考勤。每人一个办公室,每个办公室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进行布置;走廊的白墙上,信手涂鸦不会有人制止;饮料和水果免费敞开供应;上班时间可以去理发、游泳。

C. 公司: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没有专门的制服,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把自家的狗和孩子带到办公室也可以;上班时间去度假也不扣工资。

看了这三家公司的管理制度及状况,你觉得哪一家公司更有发展前途呢?据说,有96%的人认为第一家公司会有更好的前景,因为他们制度严密,松弛有序,应该是发展最好的。

可是,事实却令人意外——

A. 公司:广东金正电子有限公司。1997年成立,是一家集科研、制造为一体的多元化高科技企业。2005年7月,因管理不善,申请破产,生存期9年。

B. 公司:微软公司。1975年创立,现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和美国最有价值的企业,股票市值2883亿美元。

C. 公司:Google公司。1998年由斯坦福大学的两名学生创立,目前每股股价402美元,上市一年翻了3倍,超越全球媒体巨人时代华纳,直逼百年老店可口可乐,也是唯一一家能从微软帝国挖走人才的公司。

这个结果令人震惊!

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富不过是在自由价值观普及的社会里,无数个人自由活动的副产品。在个人自由得到最大保障的社会,员工的智慧才能空前活跃,创新的东西也会被不断推出,财富作为副产品就会像火山爆发般喷涌出来。只瞩目科技与财富的繁花,却忽略了它们赖以生长的自由土壤,甚至鄙视仇视自由,这是其他文化模仿西方文化时屡败屡犯的通病。

结语:虽然微软、谷歌这两家公司不一定能够撑过百年,但是这两家公司的确最能够代表西方文化的精髓。

苹果公司营销哲学

苹果公司早期合伙人之一迈克.马库拉给苹果公司订立了三条原则:

一、共鸣

紧密结合顾客的感受。“我们要比其他任何公司都更好地理解使用者的需求。”

二、专注

“为了做好我们决定做的事情,我们必须拒绝所有不重要的机会。”

三、灌输。最重要的一条!

“人们始终会以貌取物,我们也许有最好的产品、最高的质量、最实用的软件等等,如果我们用一种潦草马虎的方式来展示,顾客就会认为我们的产品也是潦草马虎的;而如果我们以创新的、专业的方式展示产品,那么优质的形象也就被灌输到顾客的思想中。”

 

在乔布斯的职业生涯中,他一直十分关注,有时甚至过度关注:营销策略、产品形象乃至包装的细节。乔布斯说:“当你打开iPhome或者iPad的包装盒时,我们希望那种美妙的触觉体验可以为你在心中定下产品的基调。这是迈克教我的!”

马库拉同时对乔布斯强调:“你不应该怀着赚钱的目的去创办一家公司,你的目标应该是做出让你自己深信不疑的产品,创办一家生命力很强的公司。”

 

社会公众事件与营销思考(源自美国黑人锁喉事件)
1、必须是一件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不需要思考就明白),因果关系简单,最好有小视频或者照片。
2、这件事最好能反映一个一直都存在的社会问题,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
3、这个社会问题能让大多数人生气。

老爸回归那一天

今天,二肥很晚才回来!她是参加部门经理组织的聚餐了,我一直很担心,从下班的时候,她手机没电关机,直到回家我才知道她参加聚餐了。我一直在幻想她出什么麻烦了,因为我的老爸这几天出狱,感觉老爸一直是一个梦魇一样罩着我的周围。所以,我特别担心周围的人出什么问题。所幸,在准备出门去二肥公司的时候,她就上楼了。

我今天一度告诉自己,宗教真的是一种信仰,不是迷信!或许,我可以信仰一个!

上午把圆圆的QQ删除了,他说话太冲了,不想跟他聊天,做技术的专业程度不见他有多提升,倒是技术人员不尊敬人的烂脾气他提升到了专业水平。他似乎始终没有一个思想主宰,整个时代信仰金钱,他就信仰金钱。当社会舆论突然爆出“广东佛山女孩被车碾两次,18个路人路过”新闻,他又会告诉我自己很有良知。其实他截取了一段不是很有文字功底的评价给我,也许他认为很棒。

地震的时候,我做志愿者,后来,我一度想娶做专职的义工。今天圆圆居然看着新闻,对我品头论足。真的无法想象,当代人如何能到这种程度。可能自认为最有见地的行为,就是一大群人给小悦悦的父母捐款了吧!只是可怜了那对父母,拿着这些钱都不敢说怎么花掉,更加不敢捐给红十字会。

我跟圆圆聊天,我觉得真的能帮助到他,至少他能明白自己的不足。但是他那个素质,实在是只能整体拉低别人的认知。我用朋友的语气跟他聊天,他用上司的语气跟我说话。认为盗版苹果店卖的产品是正版的,一元钱的会计利润计算跟我争论了两天,然后觉得我损他了,马上搬两个程序员面试题考我!真的无法想象跟他继续沟通会怎么样,实在是有代沟。

也许早已经不是当年的朋友了吧,你把他当朋友,他却把你当网友了。

国人的特点

──────很多中国人觉得,对政府政策的批评就是对他们人格的批评。虽然我们经常大声批评自己的政府,但中国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包含他们自身在内的统一整体。外人对中国的批评,事实上就是对中国人民、中华文明的不尊重。一定要和他们保持和谐。讨论冲突话题的时候,要就事论事、以理服人。其实不管对方是哪个国家,这样做都没有坏处。

──────美国政治家对中国的负面言语,常常被中国人当真,正如美国体育教练正儿八经地对待竞争对手留在更衣室留言板上的负面言语。很多国会议员蓄意发表一些措辞其实是为了取悦选民,但中国人对此并不是很了解。

──────出现重大争议时,中国各个年龄的人士都指出,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们在很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大成就,哪怕他们的前进道路并没有完全勾划出来。缩小贫富差距,将是最重要的经济任务之一。

──────国家和父母对中国年轻人取得成功的要求,远远超过美国年轻人承受的这种压力。中国的父母成长于一种不同的经济制度下,他们要求子女学习要更刻苦,工作要更努力。独生子女政策使年轻人更需要取得成功。

────── 一般来讲,中国人确实更愿意和熟人打交道。这种现象在任何国家都不鲜见,但在中国通过友谊建立起的纽带,肯定会带来生意和共享信息。匆匆会面不会有多少结果,而经常拜访是十分有用的。

中国人的问题还是内心的问题,中国大部分人内心不够强大,体现出来的就是容易偏激、不自信、不直接表达想法、喜欢看别人身上的缺点而不是优点,这当然跟教育是相关的,中国人成长全部靠个人感悟,当前中国处于转型社会,没有一种价值观具绝对主导地位,传统的价值观不为社会所接受,因为遵循传统价格观的一代,在中国现在的发展中落伍了,变成为少数富人做贡献的牺牲品。学校生活十几年中倡导的价值观不是现实的价值观,而是直正价值观的掩盖,但是这是中国社会要保持稳定暂时必须坚持的,不能轻言放弃,于是就有了当前的怪现象,很多价值观,官方不断灌输,而从官员到老百姓都不是太当回事,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有很多中国人生活中这种矛盾价值观中,没法弄明白怎样为自己活着。

当然这也说明了中国如今的民主程度得到很大提高,政府的容忍度极大的提高了,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人能形成自己新时期的价值观。

轮回的变化

《南方周末》近期一则报道《年轻人,到体制内去》,刻画的是:改革30年后,年轻人却走上了完全相反的道路,千军万马过完高考的独木桥,又一次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独木桥前集结,为的是把自己划入某个单位,无论是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好。

这样的选择是对的,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都不会反对。政府机关有着稳定的收入,有着可靠的保障;国企有着惊人的利润,更有着漂亮的增长率。如果一个聪明的年轻人想获得最短的个人上升路径,进入体制是不二之选。如果一个不聪明的年轻人想获得生活的安全感,进入体制是唯一选项。相比之下,在市场里,在各种民营、私营、外资公司里挣扎,努力做个职业经理人的确没有多大吸引力。因为经理人总是有限的,做不上去就得自己背负种种生活压力,而这些压力往往是现在这份薪水苦撑不住的。做科长、处长、局长固然名额有限,但是做不上去也并不会下滑,不会立即感觉到来自医保、住房、子女教育上的压力。体制的优点在于温暖,竞争的残酷并不体现在生活待遇的改变上。

只有一个问题:当太多年轻人刚跨出校门就开始追求安全感时,大家所共有的明天就被彻底改变了。

从入职到退休,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生活是不是一种幸福?也许是的,但它未经仔细考量,就已经作为标准答案出现了。一代人追求安全感,固然说明社会保障让人缺乏安全感,但也说明国民性格中怯懦、保守的一面占据了上风。在社会结构中本来最应该刚健、勇猛、敢于冒险的年轻人像中老年人一样求安稳,我们在一夜之间就集体老去了。无论哪一种幸福都是一种幸福,可是变化在哪里?30年来,中国从一个僵化少变的国家演进到今天的模样,是因为国民不间断地求新求变。如今丢失了这种变化的勇气,冒险的精神,我在金莎巧克力上都能看到水果硬糖的阴影在慢慢浮现。

恐惧变化,恐惧不可知,恐惧就会以希望的形式出现。难道不是这样吗?在国考的独木桥前,一条金色的大路通向可预见的远方,成为无数年轻人急欲拥抱的希望。似乎没有人发现其中的悖谬之处:之所以可以让他们在今天产生如此的希望,原因是30年间无数人放弃了这样的希望,主动去拥抱了变化,投入了不可知。以至于他们以及他们的家长觉得今天的一切似乎浑然天成,可以据此用保守和稳健的心态守住现有的一切,并且以最省力的方式继续幸福下去。

对于个人来说,恐惧和希望总是等同存在。追求现世安稳,在无形中束缚了自己,也束缚了所有人的未来,因为它绑缚住了一切未知的可能性。如果20年前,这个社会就流行这种心态,那么一台18英寸的彩电和一部两厢夏利车就已经构成了世俗意义上成功的全部,它断灭的是我们的今天。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明天,假若我们还有对明天的美好希望,那么就应该释放你自己,不再试图逃避不可知,而是选择勇敢拥抱。因为,真实的自己在那巨大的不可知之中,真实的未来同样也正在那巨大的不可知之中。

乔布斯13大格言

以下为SAI所汇总乔布斯生前13大经典格言:

1、谈计算机

1985年2月1日接受《花花公子》杂志采访

“计算机就是听从那些非常简单的指令:‘去把那些数字拿过来,加上这个数字上面,并将结果放到那儿,再检查一下结果是否比其他数字更好。’只是计算机执行这些命令的速度很快,比如说,每秒钟100万个数字,以这种速度来处理,其效果非常神奇。”

2、谈产品设计

“如果让一个团队来设计产品则非常困难。在很多情况下,公众并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直到你向他们展示所设计产品为止。”

3、最好的销售广告词?

“你究竟是想一辈子卖糖水,还是希望获得改变世界的机会?”

乔布斯希望挖走百事可乐高管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因此对斯卡利说出了这番话。后来斯卡利加盟苹果,但1985年乔布斯被苹果董事会“扫地出门”,乔布斯与斯卡利的交情也因此中断。

4、谈性格

“我是唯一了解每年亏损2.5亿美元的人……这其实很锻炼性格。”

出自《苹果揭秘》(Apple Confidential 2.0)一书。

5、谈好的产品设计

“我的产品设计基本理念之一是:专注和简洁。简单比复杂更难:你必须深思熟虑,以化繁为简。但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移山填海也不难。”

6、谈生活态度

“对我个人而言,成为墓地中的富翁并不重要……每晚睡觉前能够对自己说,今天我们开发了很有意思的产品……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东西。”

7、谈在苹果所扮演角色

“我并不是唱独角戏。在使苹果重新焕发活力事宜上,主要取决于两件事:一是苹果有着大量天才人物,过去数年中,外界认为这些苹果员工是失败者,他们也认同了外界的这种看法,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失败者。他们缺乏的是有效计划和管理。我们需要一个高级管理团队,而我们目前已经拥有了这样的管理团队。”

8、引为自豪

《花花公子》杂志:你的意思是说,那些制造PCjr机的人,缺乏对自家产品的自豪感?

乔布斯:如果他们有自豪感,就不会去制造PCjr机。

9、与苹果紧密相连

“我会一直与苹果保持着联系。我希望在我的一生中,我的生活与苹果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就像挂毯中使用的织线那样。或许我会离开苹果数年时间,但我总会回来的。”

10、相信未来

“你不可能将小点连接起来向前看,而只能将它们连接起来向后看。因此你必须对这些点抱有信心,认为这些点会与你的未来有关。你必须相信一些东西,如你的勇气、生活目标、生活方式甚至宿命等等。这种态度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也使我的生活变得完全不同。”

11、谈工作

2005年6月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

“工作将成为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对自己工作满意的唯一方式,就是相信你正从事了不起的工作。要干一行,爱一行,并成一行。如果你还未找到你的职业兴趣点,请接着寻找。不要停下来。用心去寻找,就会发现你最热爱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与所从事工作的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融洽。因此要找到你喜欢从事的工作,不要停下来。”

12、谈死亡

“没人愿意死亡。甚至那些向往天堂的人,也不希望通过死亡方式进入天堂。但死亡是我们所人生命的终点,没有人最终能够逃脱。死亡正像唯一的最佳生命创造,它是生命变化的代理人,正所谓”世上新人换旧人“。此时此刻,你们正是风华正茂的新人,但你们同样也会年华凋零,逐渐老去而从人间消逝。今天我的发言过于哀婉,然而它却是生命的真谛所在。”

13、继续前行

“如果你做了一项成果很好的工作,你就应该继续做结果更为出色的工作。休息时间不要太长,好好规划一下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

【引用】五分钟让你明白中国的内需是怎么回事(转)

为什么我们会内需不足?为什么我们没有强大的中产阶级拉动内需?我们的财富到那儿去了? 看完了如下的两个实例,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了。 

看看拉美与美国的差距,就会明白我们今天内需不足的状况是怎么形成的,拉美的贫穷在于它没有形成良好的财富再生体制,套一句比较主流的话,它缺乏一种财富积累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样的差别。 

       第一种情况: 

        假设在一个地方发现了金矿,来了一个人投资建了一个矿场,雇一百个工人为他淘金,每年获利1000万,矿主把其中的50%做为工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每年收入5万,他们拿一万来租房子,剩下的四万可以结婚,生孩子,成家立业,矿主手里还有五百万,可以做投资。因为工人手里有钱,要安家落户,所以,房子出现需求。于是矿主用手里的钱盖房子,租给工人,或者卖给工人。工人要吃要喝,所以,开饭店,把工人手里的钱再赚回来。开饭馆又要雇别的工人,于是工人的妻子有了就业机会,也有了收入。一个家庭的消费需求就更大了。这样,几年之后,在这个地方出现了100个家庭。孩子要读书,有了教育的需求,于是有人来办学校,工人要约会,要消费,要做别的东西,于是有了电影院,有了商店,这样,50年过去以后,当这个地方的矿快被挖光了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了一个10万人左右的繁荣城市。 

而第二种情况是这样的: 

假设同样发现了金矿,同样有人来投资开采,同样雇100工人,同样每年获利1000万,但是矿主把其中10%作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一年1万。这些钱只够他们勉强填饱肚子,没有钱租房子,没有钱讨老婆,只能住窝棚。矿主一年赚了900万,但是看一看满眼都是穷人,在本地再投资什么都不会有需求。于是,他把钱转到国外,因为在本地根本就不安全,他盖几个豪华别墅,雇几个工人当保镖,工人没有前途,除了拼命工作糊口,根本没有别的需求。唯一可能有戏的就是想办法骗一个老婆来,生一个漂亮女儿,或许还可以嫁给矿主做老婆。50年下去以后,这个地方除了豪华别墅,依然没有别的产业。等到矿挖完了,矿主带着巨款走了,工人要么流亡,要么男的为盗,女的为娼。 

这两个很简单的例子,其实就是拉美和美国不同的发展轨迹。也许今天美国人应该说,感谢华盛顿,他为美国缔造了最现代最科学的政治体制,感谢亨利.福特,他一手缔造了美国的中产阶级。而拉美国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的大独裁者创造了掠夺性的经济体制,以一种豪强的姿态疯狂瓜分着社会财富,而使整个经济虚脱,再也无力发展。 

这里我们有必要再提一下亨利.福特。古今中外所有的商业人物中,亨利.福特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无人能出其右。正是他用他的T型车一手缔造了最初的中产阶级,并将美国社会第一个引入了现代社会(欧洲在这一点上,比美国晚了几十年)。亨利.福特说我要让我的工人能买得起我的T型车,于是他给工人发高工资,他还创造了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使汽车大幅降低,于是,福特公司一跃成为最大的汽车公司,于是有了钱的工人可以买汽车,可以买房子,可以做其它的消费,于是中产阶级诞生了。于是在完成西部扩张,在领土上已经没有回旋余地的美国发现了另外一个金矿,迅速成长的中产阶级带动了巨大的需求,支撑起庞大的国内市场,继续拉动经济高速增长。 

美国从来都是一个依靠国内需求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而中国空有12亿人口,却居然内需不足?不得不靠外贸来拉动经济增长?你说这不是咄咄怪事?你以为你是弹丸之国的日本哪?靠外向型经济就能膘满肠肥?12亿人口,谁能养活中国?除了你自己。也难怪现在全世界都在指着你,说你对人家倾销。 

说到这儿,该说到我们中国的问题了,为什么我们会内需不足,为什么我们会没有强大的中产阶级拉动内需?我们的财富到那儿去了?我们到底还有多大的持续增长能力? 

我们改革的一个现实。中国的未来在哪里?我们要走向美国,还是变成下一个拉美? 

中国用一种渐进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资本原始积累。这里边姑且不说什么权钱交易,制度漏洞,不劳而获。没有一个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是干净的。但关键就在于,在积累完成以后,我们该怎么做,是继续任贫富分化发展呢?还是创造我们自己的现代社会,创造纺锤形的社会结构。 

我们在做什么?房改、医改、企改、教改、股改,我们的改革正在走向哪里?为什么以疯狂搜刮普通大众并不多的社会财富来继续换取虚高的发展?比较中国和新加坡的十大差距,具体的不说,因为小国毕竟比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要好管理得多。但是,让我深思良久的还是新加坡的体制中所投出来的平等思想,那种对普罗大众的关怀。而我们,能看到了哪些实质性的东西? 

中国从来就没有平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有没有也很难说。我们只有所谓精英和庶民。 当所有的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花一辈子的时间才能买一个安身之所的时候,当一个家庭的一个孩子上学就要掏空家里的一切积蓄的时候,当你在股市上投了钱就相当于捐款,被那些国企老板用什么MBO名正言顺的中饱私囊的时候,当一个农民辛苦一年的收入还不如一个大款吃一顿饭的开销的时候,你指望大家不去省吃俭用,疯狂存钱?你指望银行里里几万亿的存款能够转化为巨大的需求?你指望消费品市场能够持续火热?你指望有点闲钱的人能够去做更有用的投资而不是作为热钱去炒房?你指望本来就不多的社会财富能够更快更合理流动? 

我们很穷,因为我们钱本来就不多,却被装在了很少的人的腰包里,我们本来就不富裕,却在银行压一块,在房子上压一块,在股市里套一块,我钱看起来不少,但是就是转不动,都是死钱。于是,少数富人手里的钱只能去买LV、卡地亚、施华洛世奇,因为除了这个,他们也没什么可买的了。有些人还跳出来粉饰太平,说什么奢侈中国。哪个大国的经济是靠几个奢侈品的品牌带动起来的?再说奢侈品跟你有啥关系啊?你瞎激动什么啊?你要是中国也有几个顶极奢侈品的品牌的话,跟着起起哄也还可以。那不过是让法国、意大利多赚点钱而已。这就是我们的中国。 

我们的农民还没有富裕起来,就已经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吐干净了血,我们的中产阶级还没有诞生就已经让股改制造的巨量“大小非”横遭劫掠,如今我们到哪儿找内需?我们除了出口,让全世界来养活我们以外,有什么办法?所以,全世界都说你倾销。是啊,12亿人,谁养活得了你啊?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们的改革走入了这样的一种境地?教育收费,房价高企,股票圈钱,上帝啊,这是啥决策啊。世界上哪个已经富得流油的国家在当初是这么迫不及待地从自己的人民手里捞钱? 

我们的精英阶层都到哪儿去了?为什么这种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的问题,他们就想不明白? 郎顾之争已经让所有的人都对内地的经济学家失望了。为什么整个内地的经济学家会败在一个叫郎咸平的香港人手里?只有一个问题——良知,不是大陆经济学家太笨了,而是他们已经被收买,良知泯灭,除了为主子叫几声以外,已经没有什么别的作用了。于是我们的*、资本、还有知识界人士就结成了联盟,制定着进一步瓜分财富的计划。于是我们的普罗大众就失去了话语权,就算惨叫几声,也不会被人听见。 

变强大,只有变得强大,你才能保护你自己,保护你想保护的人,你才能让自己的声音被更多的人所听到。 

既然自己是明白人,那为什么不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不要变成下一个拉美,同意的就顶一下,转贴,让更多的人觉悟吧 

五分钟让你明白中国的内需是怎么回事了吧!!!!

富人狼性 穷人羊性

富人的成功,穷人的平庸,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秘诀和不同?学历不高,在学校成绩平平、且调皮捣蛋的学生,走上社会后当老板、发大财,这是为什么?以前成分高的人家的孩子尽管经受了历史的挫折,可一旦有了好的政策他们又很快的走在了别人的前面,又是为什么?看看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明白些什么。重点不在于你现在是富人还是穷人,而在于你本质上属于哪一类人!

1. 常人贪图安逸,富人喜欢挑战

择业观不同:普通人喜欢到大企业里面干事,工作环境较稳定。富翁教育自己儿女,别介意到小公司锻炼,甚至鼓励儿女自创一家小公司。

选择银行的理财产品有别:普通人通常会挑“保本”计划,年回报有3%至5%就心满意足。富翁爱冒点风险,购买一定比例的股票型基金,回报多一点。“富翁思维”一定不会购买保本基金——“低风险,便是低回报”。

2. 常人独自努力,富人借力搏杀

普通人也许比富翁干活更卖力,两者差异源于彼此对“努力工作”定义的不同演绎:普通人是自己努力干,从早到晚,任劳任怨。

富翁的’“努力工作”则包含三方面:第一、团队的努力工作。他们习惯带领团队冲,尤其是率领销售团队。擅长激励团队,大家朝着共同目标奋斗,共创佳绩,让大家分享提成。第二,让钱努力工作。普通人因怕冒风险,让钱都趴在银行里“睡大觉’,他们的钱很“懒惰”,没有什么“产出”。富翁每年要求资本至少有10%的回报。他们善于经营,睡觉是也会钱生钱。如:借钱给朋友开店,要收取合理的借贷利息,还要有抵押品;或者投资在房地产上,收租金,享受房地产升值的回报。第三,富翁善于用他人的钱替自己赚钱。例如,富翁手中有70万元,他买一套房,肯定不会全额付清。他会买两套房,从银行借70万元到80万元,让银行的钱也替他生钱。普通人则习惯一次性付清房款,不喜欢借贷。

3. 常人跟着称是,富人敢于说不

普通人人云亦云,有些是迷信,有些是父母的讹传,他们难免会“小钱精明,大钱糊涂”。如,购买便宜的房子,他们很计较物业管理费,以为越少越好。殊不知,物业管理费越便宜的小区,缺乏人员打理,常常住了五年就已破破烂烂,省了点物业管理费,房子未来的升值空间却被破坏掉了。他们买保险是比较回报率,回报高才买。保险不是投资,购买保险是替家庭买下一个保障网,保单最关键的内涵是足够的保障,理赔信誉好,代理人服务到位。

4. 常人羊群性格,富人狼性特征

身边的两位年轻人,知道他们20年后,哪一位能成为富翁吗?当然可以,看他们胆子大小便可以预测。

富翁从小胆子大,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别人不敢干的事情,他去干。公司准备开拓西部市场,要派职员去兰州、成都等地干上三四年,未来的富翁会毫不犹豫,甚至毛遂自荐。一般人却不愿意离开京、沪公司总部,考虑良久,仍迟迟不愿行动。胆子大,自然机会多;胆子小,机遇也会流失。你说,哪一位比较容易成功?

一般人羊群效应明显。大家随波逐流,不敢鹤立鸡群,不肯尝试任何新生事物,怕失败,怕被人家笑话,等到大家趋同才会去干,他的成就就有限。富翁狼性特征明显,他们在股票基金净值达到1.30元时已经购进;羊群性格的人最终等到2.30元时才会购进。“狼”赚钱时,“羊“买进的价位已较高,就算不亏也赚不多。

羊群性格的人典型表现是:等到周边朋友先行动,拥有成功经验后,才会跟随。

5. 常人专心细节,富人留意大事

普通人每天衣食住行的消费习惯花时间砍价,省点小钱。他们银行账户力说不定就存着20万元现金,收取微薄的利息。普通人低头看着自己眼前微小事,对未来社会变化,不能预见,只能不断叹息:这个世界变化快。富翁喜欢留意大事情,对未来发生的变化,他会未雨绸缪,在别人暂时看不到的机会中,大把挣钱。

1.致富

穷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钱,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这样,不相信会有什么改变。

富人:骨子里就深信自己生下来不是要做穷人,而是要做富人,他有强烈的赚钱意识,这已是他血液里的东西,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致富。 

2.休闲

穷人:在家看电视,为肥皂剧的剧情感动得痛哭流涕,还要仿照电视里的时尚打扮自己。

富人:在外跑市场,即使打高尔夫球也不忘带着项目合同。 

3.交际圈子

穷人:喜欢走穷亲戚,穷人的圈子大多是穷人,也排斥与富人交往,久而久之,心态成了穷人的心态,思维成了穷人的思维,做出来的事也就是穷人的模式。大家每天谈论着打折商品,交流着节约技巧,虽然有利于训练生存能力,但你的眼界也就渐渐囿于这样的琐事,而将雄心壮志消磨掉了。

富人:最喜欢交那种对自己有帮助,能提升自己各种能力的朋友。不纯粹放任自己仅以个人喜好交朋友. 

4.学习

穷人:学手艺。

富人:学管理。

5.时间

穷人:一个享受充裕时间的人不可能挣大钱,要想悠闲轻松就会失去更多挣钱的机会。穷人的时间不值钱的,有时甚至多余,不知道怎么打发,怎么混起来才不烦。如果你可以因为买一斤白菜多花了一毛钱而气恼不已,却不为虚度一天而心痛,这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

富人:一个人无论以何种方式挣钱,也无论钱挣得是多是少,都必须经过时间的积淀。富人的玩也是一种工作方式,是有目的的。富人的闲,闲在身体,修身养性,以利再战,脑袋一刻也没有闲着;穷人的闲,闲在思想,他手脚都在忙,忙着去麻将桌上多摸几把。  

6.归属感

穷人:是颗螺丝钉。穷人因为自身的卑微,缺少安全感,就迫切地希望自己从属并依赖于一个团体。于是他们以这个团体的标准为自己的标准,让自己的一切合乎规范,为团体的利益而工作,奔波,甚至迁徙。对于穷人来说,在一个著名的企业里稳定地工作几十年,由实习生一直干到高级主管,那简直是美妙得不能再美妙的理想了。

富人:那些团体的领导者通常都是富人,他们总是一方面向穷人灌输:团结就是力量,如果你不从属于自己这个团体,你就什么都不是,一文不名。但另一方面,他们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招兵买马,培养新人,以便随时可以把你替换。  

7.投资及对待财富

穷人:经典观点就是少用就等于多赚。比如开一家面馆,收益率是100%,投入2万,一年就净赚2万,对穷人来说很不错了。穷人即使有钱,也舍不得拿出来,即使终于下定决心投资,也不愿冒风险,最终还是走不出那一步。穷人最津津乐道的就是鸡生蛋,蛋生鸡,一本万利……但是建筑在一只母鸡身上的希望,毕竟是那样脆弱。

富人:富人的出发点是万本万利。同样的开面馆,富人们会想,一家面馆承载的资本只有2万,如果有1亿资金,岂不是要开5000家面馆?要一个一个管理好,大老板得操多少心,累白多少根头发呀?还不如投资宾馆,一个宾馆就足以消化全部的资本,哪怕收益率只有20%,一年下来也有2000万利润啊! 

8.激情

能不能干成大事,首先要看有没有激情

穷人:没有激情。他总是按部就班,很难出大错,也绝不会做最好。没有激情就无法兴奋,就不可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大部分的穷人不能说没有激情,但他的激情总是消耗在太具体的事情上;上司表扬了,他会激动;商店打折了,他会激动;电视里破镜重圆了,他的眼泪一串一串往下流,穷人有的只是一种情绪。

富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这样的激情,穷人终将不是穷人!激情是一种天性,是生命力的象征,有了激情,才有了灵感的火花,才有了鲜明的个性,才有了人际关系中的强烈感染力,也才有了解决问题的魅力和方法。

9.自信

穷人:穷人的自信要通过武装到牙齿,要通过一身高级名牌的穿戴和豪华的配饰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自信,穷人的自信往往不是发自内心和自然天成的。  富人:李嘉诚在谈到他的经营秘诀时说:“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光景好时,决不过分乐观;光景不好时,也不过度悲观”。其实就是一种富人特有的自信。自信才能不被外力所左右,自信才可能有正确的决定。

10.习惯

穷人:有个故事,一个富人送给穷人一头牛。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很难。穷人于是把牛卖了,买了几只羊,吃了一只,剩下的来生小羊。可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穷人又把羊卖了,买成鸡。想让鸡生蛋赚钱为生,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最后穷人把鸡也杀了,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了。这就是穷人的习惯

富人:据一个投资专家说,富人成功秘诀就是:没钱时,不管多困难,也不要动用投资和积蓄,压力使你找到赚钱的新方法,帮你还清账单。这是个好习惯。性格形成习惯,习惯决定成功。 

11.上网络

穷人:上网聊天。穷人聊天,一是穷人时间多,二是穷人的嘴天生就不能闲着。富人讲究荣辱不惊,温柔敦厚,那叫涵养,有涵养才能树大根深。穷人就顾不了那么多,成天受着别人的白眼,浑身沾满了鸡毛蒜皮,多少窝囊气啊,说说都不行?聊天有理!

富人:上网找投资机会。富人上网,更多的是利用网络的低成本高效率,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和项目,把便利运用到自己的生意中来。  

12.消费花钱

穷人:买名牌是为了体验满足感,最喜欢试验刚出来的流行时尚产品,相信贵的必然是好的。

富人:买名牌是为了节省挑选细节的时间,与消费品的售价相比,他们更在乎产品的质量,比如会买15元的纯棉t恤,也不会买昂贵的莱卡制品 

“铜博士”预言中国经济硬着陆

本月铜价暴跌23%──跌幅达20%或以上通常被认为是熊市。铜价的跌幅远远超过了股市的跌幅,标普500指数同期跌了5.6%。

由于铜被广泛用于从苹果公司(Apple Inc.)的iPad到室内管道和电线等各种产品中,铜成为全球经济及股市的一个很好的领先指标,所以铜价的下跌就显得幅度尤其大了。一些投资者对铜预测经济形势的能力坚信不移,以致于称其为“铜博士”。

“铜博士”预言中国经济硬着陆 - 小男生 - 小男生的博客

 

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

随着铜价下跌,对冲基金及其他投机者纷纷撤资。

鉴于金融市场已经因投资者对欧洲债务危机及中美经济的担忧而受到打击,最近铜价的下跌就尤其令人不安了。

这对那些希望股市将很快止跌的投资者来说也是坏消息。

周三,铜期货跌5.6%,收于每磅3.2360美元,创下13个月新低。铜期货的下跌拖累了股市大盘。标普500指数一路走低,在短短30多分钟的时间里跌了近1.5%,该指数周三收盘跌24.32点,至1151.06点,跌幅 2.1%。

铜过去一直是股市行情的良好预测指标,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最深重的时候。

美国投资公司MKM Partners首席市场技术分析师史塔克顿(Katie Stockton)说,2009年初前后,铜价曾远远先于其他市场大幅下挫,目前铜价和股市之间的相关性看来与那个时候出奇的相似。

2008年12月,铜价暴跌并在当月下旬触底。而股市直到2009年3月才开始跟随铜价下跌。

史塔克顿说,2008年年底铜价确实出现了具有决定性的低谷;标普在那段时间开始将铜价定为历史最低水平,但价格却进一步下跌;看到铜价稳定下来,才能预计股市会稳定。

力图解释铜价暴跌现象的交易员认为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出现放缓迹象等显而易见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削弱了使用铜的产品的巨大需求来源。

同样的,全球经济普遍收缩也会尤其对铜造成损害。

但或许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首先,自2008年触底以来,铜价一直处于牛市行情。到今年2月,铜价已经是原来的三倍,并且直到最近大跌前,铜价一直徘徊在接近高位水平。

随着铜价下跌,对冲基金及其他投机者纷纷撤资。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的数据表明,8月底,认为铜价会从2009年9月以来首次下跌的投机型投资者人数超过了认为会上涨的。

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 SA)金属研究主管威尔森(David Wilson)说,此外,由于上周全球市场暴跌,有些基金经理可能在对剩余的看多头寸进行平仓。

他说,从4月开始,很多大型大宗商品对冲基金都没有真正的参与金属市场;疲软的经济背景已经形成了一个令他们考虑“做空”的环境。

同时也有很多人在注视着中国。中国去年在世界精炼铜消费总量中占了40%。

中国海关总署上周说,中国今年的铜进口量较上年跌了26%。

此前汇丰对中国制造业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显示9月份制造业活动连续第三个月出现萎缩。

另外,中国的铜价正在走低,向伦敦制定的世界基准价格靠拢。二者之间的差价达到5月以来最窄,表明中国对铜的胃口正在变小。

管理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旗下Intrepid Value Fund基金的布拉姆(Christopher Blum)说,铜是应该密切关注的一种商品;数据显示中国的需求正在减缓。

晕轮效应下的投资决策

        不久前股市曾两次出现晕轮效应
其一,苹果公司(Apple)联合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辞去了首席执行长职务。这位被普遍视为以其远见卓识拯救了苹果命运的人物虽然辞职了,但他那酷酷的光环依然笼罩着苹果。次日美国股市下挫,但苹果股价跌幅比纳斯达克指数小1.3个百分点;当周周五苹果收盘上涨近3%,走势仍强于纳斯达克指数。

晕轮效应下的投资决策 - 小男生 - 小男生的博客

 

Christophe Vorlet

同样是在那一周,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宣布从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公司获得了50亿美元投资。伯克希尔董事长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投下的这一信任票不仅使美国银行股票市值在当天盘中高点时上升180亿美元,而且可能使巴菲特持有的花旗集团(Citigroup)和富国银行(Wells Fargo)等其他银行股市值也增加了数十亿美元。

在这两个案例中,发挥作用的都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晕轮效应”。这是人类一种奇怪的思维习惯,我们会把对事物某一方面产生的强烈印象套用在对该事物其他方面的评价中。这种效应最初是美国陆军(U.S. Army)在几十年前提出的,当时那些在某一项考核(比如整洁度)中被军官判高分的士兵在完全不相干的考核项目(如忠诚度和体能)中往往也能获得高分。

一家公司的光环可以来自很多方面。当消费者知道一家公司盈利水平高时,他们会更容易相信这家公司产品质量好,广告也真实可信。这有助于建立消费者忠诚度,增强公司竞争力。此外,如果你喜爱一家公司的产品,你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家公司管理水平也较高。

乔布斯为苹果公司产品笼罩的酷酷光环让消费者成为苹果虔诚的信徒,这其中有许多人会不假思索地拿起自己的Mac电脑或iPad购买苹果股票,用IPhone来查看股价。乔布斯那精妙绝伦的设计思路让苹果公司的所有产品(还有包括公司股价在内的一切)都散发着诱人的光彩。苹果那些狂热的粉丝才不会相信乔布斯的辞职会让这神奇的光环消失呢。

同样,巴菲特正派的作风以及无可匹敌的投资记录也能为他所购买的股票笼罩上暖暖的光环。2008年,巴菲特的入股也让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与美国银行一样获得了提振。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许多基金经理和无数散户投资者会跟风而上,跟进巴菲特进行的一切交易。

如果苹果公司和美国银行业绩强劲增长,两家公司股价甚至有望较当前水平进一步上涨。

然而,光环也能让投资者误入歧途。管理学教授菲尔·罗森茨魏希(Phil Rosenzweig)在他名为《晕轮效应》(The Halo Effect)的书中写道,一家公司股价上涨会让投资者认为该公司管理层工作专注、井然有序、富有热情,而一旦股价下跌,同样的领导团队给人的印象则变为固执、缺乏想象力和拒绝改变。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投资者都认为自己对股票和公司管理者状况做出了独立判断,但看法和看法之间不可避免会相互影响,结果通常是投资者在上涨行情中会过于乐观,而在下跌行情中则过分悲观。管理层并没有变,变的只是我们对他们的看法。

大家回忆一下,在思科系统(Cisco Systems)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股票后不久,该公司首席执行长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曾被某权威财经杂志称为“全球最佳首席执行长”。而现在,究竟是钱伯斯的能力下降了,还是思科系统股票下跌改变了投资者对他的看法呢?

高明的方法是,承认晕轮效应的价值,但不要让它们主宰你的价值判断。

你可以借鉴一下诺贝尔奖得主、决策理论领域公认的权威人物、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即将面世的新书《快速思维和慢速思维》(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所述的步骤。首先列出一些你认为能够带来较高投资回报的客观因素,比如债务在总资本中占比低,利润增长稳定,股权收益率高,市盈率低,曾经成功提价而未引起客户流失,等等。

面对潜在投资目标,你可以用同一尺度(比方说,0为最低,5为最高)给上述财务因素逐一打分。然后加上最后一个因素,一个主观因素,即你对每家公司及其管理层的直观印象,也按照同样的尺度进行评分。最后将所有分数相加,除以因素的数量,平均分最高的就是你应该优选的公司。

通过这种方式,即便你接受了一家公司存在光环的现实,也不至于在光环前彻底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