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lcache是DeDeCMS里data目录下的模板缓存数据文件夹。
官网人员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后台关闭了“模板缓存”选项。但经过测试,就算后台关闭了“模板缓存”选项,进行多开窗口、更新广告插件内容、生成html等操作,tplcache文件夹里面依然会生成一些体积小的缓存文件。
总结了几个解决方法:
1、禁止tplcache目录的写入权限。
2、定时在后台进行“系统”>“病毒扫描”>“清空模板缓存”的操作。
3、每隔一段时间,在主机管理面板强行删除tplcache文件夹。
tplcache是DeDeCMS里data目录下的模板缓存数据文件夹。
官网人员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后台关闭了“模板缓存”选项。但经过测试,就算后台关闭了“模板缓存”选项,进行多开窗口、更新广告插件内容、生成html等操作,tplcache文件夹里面依然会生成一些体积小的缓存文件。
总结了几个解决方法:
1、禁止tplcache目录的写入权限。
2、定时在后台进行“系统”>“病毒扫描”>“清空模板缓存”的操作。
3、每隔一段时间,在主机管理面板强行删除tplcache文件夹。
交易之道,
刚者易折。
惟有至阴至柔,
方可纵横天下。
天下柔弱者莫如水,
然上善若水。
成功,
等于小的亏损,
加上大大小小的利润,多次累积。
做到不出现大亏损很简单,
以生存为第一原则,
当出现妨碍这一原则的危险时,
抛弃其他一切原则。
因为,
无论你过去曾经,
有过多少个100%的优秀业绩,
现在只要损失一个100%
你就一无所有了。
交易之道,
守不败之地,
攻可赢之敌。
100万亏损50%就成了50万,
50万增值到100万却要盈利100%才行。
每一次的成功,
只会使你迈出一小步。
但每一次失败,
却会使你向后倒退一大步。
从帝国大厦的第一层走到顶楼,
要一个小时。
但是从楼顶纵身跳下,
只要30秒,
就可以回到楼底。
在交易中,
永远有你想不到的事情,
会让你发生亏损。
需不需要止损的最简单方法,
就是问自己一个问题:
假设现在还没有建立仓位,
是否还愿意在此价位买进。
答案如果是否定,
马上卖出,
毫不犹豫。
逆势操作是失败的开始。
不应该对抗市场,
或尝试击败他。
没有必要比市场精明。
趋势来时,
应之,随之。
无趋势时,
观之,静之。
等待趋势最终明朗后,
再动手也不迟。
这样会失去少量的机会,
但却赢得了资金的安全。
你的目标必须与市场保持一致,
顺应市场的趋势。
如果你与市场保持一致,
利润自会滚滚而来。
如果你看错了趋势,
就得使用古老而可靠的保护伞–止蚀单。
这就是趋势和利润的关系。
操盘成功的两项最基本规则就是:
停损和持长。
一方面,
截断亏损,控制被动。
另一方面,
盈利趋势未走完,
就不轻易出场,
要让利润充分增长。
多头市场上,
大多数股票可以不怕暂时被套。
因为下一波上升会很快让人解套,
甚至获利。
这时候,
买对了还要懂得安坐不动,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交易之道的关键,
就是持续掌握优势。
快速认赔,
是空头市场交易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当头寸遭受损失时,
切忌加码再搏。
在空头市场中,
不输甚至少输就是赢。
多做多错,
少做少错,
不做不错。
在一个明显的空头市场,
如果因为害怕遭受小损失而拒绝出局,
迟早会遭受大损失。
一只在中长期下降趋势里挣扎的股票,
任何时候卖出都是对的。
哪怕是卖在了最低价上。
被动持有等待它的底部,
这种观点很危险,
因为它可能根本没有底。
学会让资金分批入场。
一旦首次入场头寸发生亏损,
第一原则就是不能加码。
最初的损失往往就是最小的损失,
正确的做法就是应该直接出场。
如果行情持续不利于首次进场头寸,
就是差劲的交易,
不管成本多高,
立即认赔。
希望在底部或头部一次搞定的人,
总会拿到烫手山芋。
熊市下跌途中,
钱多也不能赢。
机构常常比散户死的难看。
小资金没有战略建仓的必要,
不需要为来年未知行情提前做准备。
不需要和主力患难到底。
明显下跌趋势中,
20-30点的小反弹,
根本不值得兴奋和参与。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行动多并不一定就效果好。
有时什么也不做,
就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不要担心错失机会,
善猎者必善等待。
在没有大机会的时候,
要安静的如一块石头。
交易之道在于,
耐心等待机会,
耐心等待最有利的风险/报酬比,
耐心掌握机会。
熊市里,
总有一些机构,
拿着别人的钱,
即使只有万分之几的希望,
也拼命找机会挣扎,
以求突围解困。
我们拿着的是自己的钱,
要格外珍惜才对。
不要去盲目测底,
更不要盲目炒底。
要知道,
底部和顶部,
都是最容易赔大钱的区域。
当你感到困惑时,
不要作出任何交易决定。
不需要勉强进行交易,
如果没有适当的行情。
没有胜算较高的机会,
不要勉强进场。
股市如战场,
资金就是你的士兵。
在大方向正确的情况下,
才能从容地投入战斗。
要先胜而后求战,
不能先战而后求胜。
投机的核心就是尽量回避不确定走势,
只在明显的涨势中下注。
并且在有相当把握的行动之前,
再给自己买一份保险(止损位摆脱出局),
以防自己的主观错误。
做交易,
必须要拥有二次重来的能力,
包括资金上,
信心上和机会上。
你可以被市场打败,
但千万不能被市场消灭。
我们来到这个市场是为了赚钱,
但是这个市场却不是全自动提款机。
进入股市,
就是要抢劫那些时刻准备抢劫你的人。
股票投机讲究时机和技巧,
机会不是天天有,
即使有,
也不是人人都能抓住。
要学会分析自己擅长把握的机会,
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有机会就捞一票,
没机会就观望,离开。
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擅长什么,
就不要轻举妄动。
与鳄共泳有风险,
入市捞钱需谨慎。
做交易,
最忌讳使用压力资金。
资金一旦有了压力,
心态就会扭曲。
你会因为市场上的正常波动而惊慌出局,
以至事后才发现自己当初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
你也会因为受制于资金的使用时间,
在没有机会的时候孤注一掷,
最终满盘皆输。
资金管理是战略,
买卖股票是战术,
具体价位是战斗。
在十次交易中,
即使六次交易你失败了,
但只要把这六次交易的亏损,
控制在整个交易本金20%的损失内,
剩下的四次成功交易,
哪怕用三次小赚,
去填补整个交易本金20%的亏损,
剩下一次大赚,
也会令你的收益不低。
你无法控制市场的走向,
所以不需要在自己控制不了的形势中浪费精力和情绪。
不要担心市场将出现怎样的变化,
要担心的是你将采取怎样的对策回应市场的变化。
判断对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当你正确时,你获得了多大的利润,
当你错误的时候,你能够承受多少亏损。
入场之前,
静下心来多想想,
想想自己有多少专业技能支撑自己在市场中拼杀,
想想自己的心态是否可以禁得住大风大浪的起伏跌宕,
想想自己口袋中有限的资金是否应付得了无限的机会和损失。
炒股如出海,避险才安全。
海底的沉船都有一堆航海图。
最重要的交易成功因素,
并不在于用的是哪一套规则,
而在于你的自律功夫。
时间决定一切。
人生并不只是谋略之争,
某种程度上也是时间和生命的竞争。
巴菲特多活10年,
每年哪怕只有5%的持续盈利,
其财富的总增长,
也足以笑傲天下。。
苹果的成功不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死亡是每个人的终点。当乔布斯离开这个世界,或离开苹果,苹果会面临什么?
很多外部评论认为乔布斯代表着苹果,也是苹果最大的媒体号召力,失去乔布斯就会导致一种市场号召力的丧失。也许有道理,但近期的分析则认为乔布斯的离去,不会对苹果的产品,以及近期发展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其实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苹果的团队离开乔布斯之后就无法推出风靡世界的产品,也不在于乔布斯的离去会带来苹果产品品质的下降,或对产品品质追求的不懈努力。
关键的问题是,如果乔布斯离开,那么苹果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将面临股东的压力,这些唯利是图的股东会把苹果带入绝境。
苹果既往的历史,曾经推出过很多失败的产品,包括当年PDA的第一个商品“牛顿”,麦金塔二代等等。正是这些失败导致苹果濒临倒闭。乔布斯回到苹果的时候,苹果已经是一个二流公司了。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乔布斯才能坚持其精品路线。如果当时苹果不是在如此困境之下,依然还是盈利为主导的大市场策略,今天的苹果就不可能出现。其实微软今天面临的情况也是如此,在股东的眼里,公司只是一部赚钱的机器。
公司需要一种精神,但有的时候上市公司会在股东的压力下逐步妥协,变成一个利用垄断占据市场,不断保守僵化的体系。因为从财务的角度来说,风险控制是非常紧要的。新产品不可能没有风险。
乔布斯回到苹果后的成功,仅仅是让那些投资者闭嘴。如果没有乔布斯这样的强势地位,其他人则很难和股东博弈。苹果不缺乏技术精英,管理精英,运营精英。但在发展上,缺乏可以和股东博弈的强人。
乔布斯在苹果的股份也很少,苹果没有特别占优的股东,这在乔布斯离开后,必然会带来非常的混乱。因为现在苹果已经是IT市值最高的公司,也维持着相当高的利润率。正是这个高度,让股东无法接受一种平常的发展,而任何公司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
一个公司能否长久发展,不在于它曾经如何辉煌,而是在面临困境的时候如何处置,如何保持一种内在的坚忍。
乔布斯离开苹果的后果,就是苹果不再拥有和股东博弈的能力。这一点甚至不如盖茨离开的微软。一种可能是,股东短期内相信苹果自身的能力,但一旦出现接班人二次交替或市场出现萎缩的时候,我们熟知的那个苹果就被资本谋杀了。
在中国,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无疑是梦想创业最好的标本。马云不可思议的梦想已经变成现实。
成功的人就是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人。可能是偏执狂、可能是个疯子。所以不要害怕“与众不同”,从逻辑上说,成功就是少数人的事业。
在马云的魅力构成中,他的演讲能力应该占据很大一部分。如果马云不是如此擅长于蛊惑人心的演讲,他的公众魅力会大打折扣。在他的领导才能中,说服别人的能力是必不可缺的一项。他演讲时总是妙语连珠、字字珠玑,征服了观众。他喜欢用自己几次创业失败的经历告诉人们:“成功的原因千千万万,而失败的原因无非就那么几个。
从演讲来看,马云很了解自己,他有着一种天生的逆向思维,别人这样,我偏要选择另外一条路,而且走得比他们都通畅。可能他也没想到自己走到这里会看到这样的风景,对于自己取得的成就抱着一种谦虚的态度,呵呵,很难得。
他常常身着深色西装和浅色宽松牛仔裤出现在红色的舞台上,他挥动着双手,慷慨陈词。他随和、平易、毫无架子。他以自嘲开场,他的演讲语速极快,但是却吐字清晰,这确保在场的每个人都能够听仔细。他没有上海人和杭州人讲普通话时的语气和习惯,甚至,他也没有很多人演讲中常有的停顿,以及不自觉的语气词和习惯用语。
他又是一个通俗易懂的警句的创造者,这对他毫无难度,“品牌就是别人都死,你还活着,这就是品牌了”、“中小型企业最重要的战略就是活着”、“该干什么比能干什么更重要”、“找对的人,而不是好的人”、“土鳖必须海水放养,海龟必须淡水养殖”。
这些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你可以想象当时马云的表情和神态,整个演讲就像是一个表演,看起来很轻松,也很受启发。
他能够用最简单、最易懂、最容易被人接受的语言来解释公司面临的任务,或者解释“你们”应该如何去做,或者阐释“我们”身处其中的境遇。
也有许多人说马云会“忽悠”人,对此马云并不反感。
2009年5月17日上午,马云在首届网交会论坛时发表了题为“看清形势、发现商机”的主题演讲,他向听众揭秘了他心中的成功秘笈,他说:“要成功就必须拥有开放的胸怀、分享的精神、承担责任和全球化的眼光这四大特征。他还认为,生活在当下的人们,必须客观全面的去理解互联网,把握住互联网精神的实质所在,而不是仅仅把网络理解为游戏和新闻。”
十年以来,我被中国很多人认为是中国最大的忽悠者,我讲任何话都是忽悠,我想今天还想在忽悠一把!
十年以来一直在忽悠,我一直在倡导互联网的精神,一直倡导电子商务,一直倡导网商的精神,六年前我将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很要好的商人朋友交流,我说刚刚推出了淘宝网,我希望他将生意搬到网上做,他说再说吧,有很多的时间。四年前又说请将生意搬到网上,他说行了,我现在忙不过来,二年前他跟我说,为什么不早说,我现在的生意都被淘宝网上的孩子抢走了,如果大家记得在1999年和2001年来很多次广东,每次阿里巴巴的网商大会上,我不断推进一个想法,就是将外贸企业迅速的搬到网上去,有多少人真正的相信,我看未必,但是今天相信的人得到了好处,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了今天为止,还没有认清互联网,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开始使用电子商务,到今天为止还将自己认为互联网就是网的游戏和网上看看新闻的话,我相信你会非常的后悔。
至少从演讲来看,马云很了解自己,他有着一种天生的逆向思维,别人这样,我偏要选择另外一条路,而且走得比他们都通畅。可能他也没想到自己走到这里会看到这样的风景,对于自己取得的成就抱着一种谦虚的态度,呵呵,很难得。
有同事说,马云到哪里讲的都差不多,但我相信,越是简单的道理,可能实行起来越复杂,而不断的重复也成了自我坚持的一种鼓励。
坚持自己所坚信的
马云在台上讲述他的经历,他应聘过酒店服务员、警察……总之,很多职业,但都没有人要他。当年,他和表弟一起到酒店应聘,笔试他比表弟高16分,表弟在他后面,但酒店选择了他表弟,而没有选他,理由是他没有他表弟长得高。现在他表弟还在酒店当服务员,他则选择了另外一种生活……
1995年,马云公务去美国时候首次接触到了互联网这个国内鲜有人知的新鲜事物,当时网页上几乎没有关于中国的资料,出于好奇,马云请人为自己的翻译社做了一个网页,没想到3个小时内竟接了6笔生意。敏感的马云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不久,马云放弃了学校“外办主任”的头衔,找了24位朋友到他家里商量创业大计。马云在演讲中这样总结他的心得:创业者未必一定要懂得你所做的事业是怎么做出来的,但是你要深信这个东西的前景,你要相信这个东西可以给别人带来真正的价值,如果你坚信,如果你觉得有机会,那就往前走。马云曾用这样的一句话形容那些有创业想法却未付诸行动的“空想派”: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守得云开见月明
创业是艰辛的,创业是艰难的,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成功的道路不只一条,但大多殊途同归:有人先赚经验、后赚钱,有人先赚钱、后赚经验,最后是有经验也有钱。前一种先易后难,后一种先难后易。但有一点都难,不是所有的人可以从“先”走到“后”的。
马云在接受记者来访时说:“我觉得现在的创业者要有这样一种境界:痛苦地坚持,快乐地去死。创业的过程是痛苦的,你要不断地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获得更大的成功。百年以后,当你死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快乐:人的一生,我奋斗过了,我得到了快乐。”
成功的路很艰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很多的坎坷,有很多的无奈,有寂寞,有孤独……当你苦苦追求时,却还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这时候,成功与否就要看你是否耐得住寂寞。
成功是不容易的,马云的成功不容易,已为大家所知,但是,还有很多普普通通的人,还在成功的路上走着,或许他会成功,或许他会倒下,这时候,我觉得得看一个人的忍耐力,能否守得住那份痛彻心骨的寂寞。
守住成功也是不容易的,世事变化飞快,商海无常,又有多少人感慨“创业容易守业难”,同样,守业除了需要智慧、进取、执著之外,还需要耐得寂寞。
耐得寂寞是商人成功的前提条件,成功之前,只有你一个人踯躇独行,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人会把目光多留在你身上一点,你需要一天天在冷清中度日,而且得前行。
成功了,有了鲜花,有了掌声,但是你这时候,除了考虑自已,还要考虑更多,你的员工,你的发展,你的社会使命,这个时候,你觉得压力会更大,鲜花和掌声的后面,是更多的要求,所以,你在繁荣一片的时候,还得继续忍住寂寞。
成功者,善于调整自已的各种状态,这样,才会永远地成功,成功者,也必须耐得寂寞。
失败也是一种经历
马云说: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要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你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困难不是不能躲避,但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扛。9年创业的经验告诉我,任何困难你都必须自己去面对,创业就是面对困难。马云10年取得的任何成功、失败等等经历,就是他最大的财富。
遵守游戏规则
马云创业的第三家公司,叫国富通。但是后来马云和老板在理念上发生了冲突,这是一个对未来战略的分歧——结果马云选择了离开。记住这句话:理念不一样的时候,老板永远都是对的,如果你不能改变他,你就改变你自己。这就是游戏规则。
心中无敌,才能无敌于天下
马云开始经营互联网的时候中国的IT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在短短的几年里,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迅速膨胀,马云面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面对这样一种形势,马云的体会是,一个公司的成败与失败,很多时候在于创业者的胸怀。六七年前,我作为主题发言人之一出席亚洲互联网大会。当时有一家公司跟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他也是主题发言人之一,结果发言之前,他突然发现,他是出了5万美金才成为主题发言人,而我一分钱没出也成了主题发言人。他找到组委会问,凭什么?组委会跟他讲,你是自己要讲,马云是观众要他讲。
他有一艘非常漂亮的游艇,他说我把游艇开到香港,邀请所有出席大会的主题演讲者去游玩,条件只有一个,就是马云不能上去。我觉得这是个胸怀问题,如果你不能包容你的对手,你一定会被对手打败。是谁把周瑜气死的,是他自己把自己气死的,诸葛亮根本没气他。你把对手当敌人,第一招就输了,我想我跟其他企业竞争时之所以会赢的原因就是,我从来都没把他们当成竞争者,心中无敌,才能无敌于天下。
心要仁慈,但要遵守制度
记住,即便是小公司也有制度,一旦制度建立以后,对制度的尊重就是最好,不是我要“杀”你,是制度要“杀”你,你违背了我们说好的制度。管理者、领导者、创业者,心要仁慈,但是建立游戏规则,就必须尊重游戏规则。
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
马云在演讲的最后,特地提醒创业者去学习别人失败的经历。他说,成功的原因千千万万,而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看见别人失败的时候,就想想,我有没有这么做,如果有,我应该倒过来做。然而,看人家成功以后,你去模仿一下,可能死得更快。很多人看别人爬山,觉得这块石头是这么爬上去的,你以为你也可以爬,告诉你,也许你的腿劲不够,也许那一天刚好那块石头松下来了,这样你就惨了。看别人失败的经历,会发现其实陷阱都是差不多的,无非就是贪婪,无非是对人际关系没处理好,无非是在这个过程中做了你不该做的事情,很多失败的人,就是一念之差,这一念之差你记住了,你学到了,将来走过这个地方的时候,你就懂得绕过去。学习了那些失败的经验后,不仅不会让你的胆子变小,反而会让你的胆子更壮。
摘录下马云语录,供大家欣赏
1、跟VC(风险投资)之间的沟通交流非常的重要,不要觉得VC是爷,VC永远是舅舅,你是这个创业孩子的爸爸妈妈,你知道要把这个孩子带到哪去,舅舅可以给你建议,舅舅可以给你钱买点奶粉衣服之类,但是把这个孩子养大的职责是你,VC的钱是帮你做得更好更大,VC的钱不是来替你救命的。
2、什么时候要投VC,不是你最穷的时候去要资金记住,是你最好的时候去要钱,永远记住,所有创业者,下一次融资,你永远公司形势最好的时候去融资。千万不要天下下雨,突然雨已经下很大了,你爬到屋顶上去修屋顶,麻烦就大了,阳光灿烂的日子修屋顶。
3、公司内部的改革,也永远是在形势最好的时候去改革,一个公司的成功与失败,很多时候是在创业者的胸怀。
4、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6-7年以前,有一家公司当时和我们竞争得非常狠,当时我出席亚洲互联网大会,我成为主题发言人之一,我的竞争者,他也成为了5个主题发言人之一,结果要发言之前,他突然发现,他出了5万美金赞助这个会议才成为主题发言人,而马云没有出一分钱成为主题发言人,所以他跟组委会讲,凭什么马云不付钱,我要付5万美金,然后组委会就和他讲,你是你要讲,马云是观众要他讲。然后他有个非常漂亮的游艇,他说我把游艇开到香港,邀请所有出席大会的主题演讲者和演讲者上我的游艇玩,但是要求有一个,马云不能上去,我觉得这是胸怀,如果你不能包容你的对手,你一定会被对手打败的。
5、是谁把周瑜气死的,是周瑜自己给气死的,诸葛亮根本没气他,你把对手当敌人,第一招就输了。天天挂着他把子,就练这个镖,你只能打这一个,其他人都没有用,竞争是最大的快乐,如果你跟别人竞争的时候,你发现你很痛苦,越来越痛苦的时候,那么一定你竞争策略错了。
6、就是说为什么我们跟易趣竞争会成功,打得不错,我跟我们所有想跟我们竞争的人,我们都赢的原因,我从来都没把他们当过竞争者,心中无敌,无敌于天下。
7、尊重游戏规则,你小公司也有制度,一旦制度建立起来以后,必须对制度的尊重是最高的,不是我要杀你,是制度要杀你,你违背了我们说好的制度,管理者、领导者、创业者、心要仁慈,但是尊重游戏规则,建立游戏规则,明白自己要什么,明白团队要什么,多去看一些管理者讲的东西。
8、创业者多去看别人失败的经历,成功的原因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就这么几个,去看见别人失败的时候,你仔细去看看,我有没有这么做,我应该倒过来做,看人家成功以后,你去模仿一下,可能死得更快,很多失败的人就是一念之差,这一念之差你记住了,你学到了,将来走过这个地方的时候,你就懂得绕过去,很多人觉得这块石头,是这么爬上去的,你以为你也可以爬,告诉你,也许你腿劲不够,也许刚好那一天,那块石头松下来,你就惨了,但是陷阱都是差不多的,天下所有的陷阱,无非是贪婪,无非是对人的关系,无非在过程中你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这些事情请大家多去学习,多看,去学习那些失败的经验以后,不仅不会让你的胆子更小,而是让你的胆更壮。
苹果电脑的天才工程师史蒂夫·沃兹(Steve Wozniak):
“我欣喜于苹果的重新崛起,但又不单纯是因为苹果的重新崛起。我特别感到欣喜的是,苹果是以一种与我和乔布斯创建公司时的理念完全一致的方式重新崛起。那种理念的核心是设计出色的产品 出色到每个人都会像看见美食一样垂涎欲滴。那种理念的灵魂是令人心动的感觉 永远追求并享受快乐的感觉。”
设计出色的产品以改变世界,并享受其中的快乐,是乔布斯和苹果所特有的DNA。
德鲁克经典五问:
1. 我是谁?什么是我的优势?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2. 我在哪里工作?我属于谁?是决策者?参与者?还是执行者?
3. 我应做什么?我如何工作?会有什么贡献?
4. 我在人际关系上承担什么责任?
5. 我的后半生的目标和计划是什么?
在一个朋友空间看到的对男人的定义和对男人的要求。
1、男人应该有一个目标:超越自己。
2、男人应该有两个想法:梦想、理想。
3、男人应该有三种底气:志气、义气、勇气。
4、男人应该有四颗真心:信心、爱心、责任心、事业心。
5、男人应该有五种力量:智力、毅力、努力、实力、活力。
6、男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男人就应该有种责任感。
7、男人是家人的依靠,是男人就要尽义务为她们拼搏。
8、男人一生应该完成两件事:完成梦想、实现理想。
9、男人的内涵远远胜于相貌,不要为自己的相貌或者身高过分担心和自卑。
10、男人要有云一样胸怀,经得起风,容得下雨,能包容就多包容,实在受不了就趁雨天找个没人的地方哭一场。
11、男人要有山一样脊梁,经得起磨难、受得了打击,只要生命还在,一切还能再来。
12、男人要有牛的精神,能多干点就多干点
下辈子,如果可以选择,还是别玩困难模式了,玩家太多了。
山姆·沃尔顿(1918年3月29日-1992年4月6日),沃尔玛的创始人。
1918年,山姆·沃尔顿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的一个小镇上。1936年,山姆·沃尔顿进入密苏里大学攻读经济学士学位,并担任过大学学生会主席。1940年,他大学毕业报名参军,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团。1962年,他在阿肯色州本顿维尔开了一家连锁性质的零售店,取名沃尔玛。因为坚持低价策略,沃尔玛一开始就获得很大的成功。第一年,本顿维尔的商店营业额就已经达到了70万美元。1964年,沃尔玛已经拥有5家连锁店,1969年增至18家商店。1990年沃尔玛成为全美最大的零售商。2001年沃尔玛成为按营业额计算世界上最大的企业。
1992年,山姆·沃尔顿逝世,按照他的遗嘱他的财产被平均分配给他的夫人以及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按2005年福布斯统计,沃尔顿家族五位主要成员罗布森·沃尔顿、吉姆·沃尔顿、约翰·沃尔顿、艾利斯·沃尔顿、海伦·沃尔顿的财产分别为183亿、182亿、182亿、180亿、180亿美元位列全球富豪榜10至13位,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
1.按计划行事。
沃尔顿的计划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的,当时他在岳父的建议下设立了一个家族合伙制公司来掌控他的两家量贩店,合伙人包括他本人、他的妻子海伦(Helen)和四个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在1962年首家沃尔玛连锁店开业前的很多年,他就开始规划房地产投资、积累家族财富了。
当今多数超级富豪都会拥有一个顾问团队,并且会执行一项在最糟情况下也能奏效的投资策略。小投资者也应该有一套在顺境与逆境中都管用的投资流程。
理财顾问可以提供宝贵建议,帮你进行规划,值得信赖的家庭成员或朋友也一样能够提供帮助,在你动摇时协助你坚持计划。
2.生活节俭有度。
1992年去世的沃尔顿以抠门著称,开的是辆旧皮卡,坐飞机只坐经济舱。当然,许多超级富豪花钱比沃尔顿大方得多,但为富有家族提供投资服务的Harris myCFO Investment Advisory Services公司总裁克雷格?罗林斯(Craig Rawlins)表示,即便如此,“公司多数超级富豪客户的生活水准仍远远低于他们的消费能力”。
他表示,如果你不是把所有钱都花掉,“就更有希望经受住市场震荡,因为你明白自己有缓冲余地”。
3.重视现金流。
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最惨痛教训之一是让人们认识到必须持有充足现金或流动性强的投资品种,这样才能在所有其他投资产品价值纷纷缩水时站稳脚跟。瑞银集团(UBS)财富管理部门董事总经理马丁?哈尔波芬格(Martin Halbfinger)称,所有投资者都应该有一个能让自己晚上睡得安稳的账户。
4.重视风险而非回报。
摩根士丹利美邦(Morgan Stanley Smith Barney)旗下私人财富管理部门董事总经理拉里?帕尔默(Larry Palmer)称,他的客户没有任何一个说要让家族财富增值幅度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他表示,客户们关注的是投资组合会让他们承担怎样的风险。
沃尔顿家族的财富长期以来一直主要来自沃尔玛股票,目前价值在836亿美元。但沃尔顿1961年还收购了一家名为本顿维尔银行(Bank of Bentonville)的小银行,该银行现在并入了沃尔顿家族所持价值115亿美元的银行公司阿维斯特银行(Arvest Bank)。沃尔顿企业有限责任公司(Walton Enterprises)还拥有一批小型报纸,再加上其他权益,构成多元化投资,家族财富总额估计接近1,000亿美元。
小投资者也需要对投资组合进行类似的管理,确保所持股票和其他波动幅度较大的投资产品规模不致过大,导致风险高于预期水平。
5.不急于抛售。
有些富豪现在可能会出于投资因素而抛售股票,比如为减轻巨额利得带来的税负,但超级富豪不会因恐惧而抛售。沃尔顿家族2002年年底曾把一些股权转移到了慈善基金中,之后该家族对沃尔玛的持股一直保持不变。
从这个角度来说,沃尔顿是完全正确的。尽管沃尔顿家族所持沃尔玛股票价值5月中旬以来下降了逾100亿美元,但只要不抛售股票,损失就仅限于纸面而已。
六度分隔理论:通过六个人你可以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人。
数学领域的一个猜想,名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中文翻译包括以下几种: 六度空间理论、六度分隔理论、六度分割理论或叫作小世界理论等。
六度空间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就是六度空间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
【数学解释1】若每个人平均认识260人,其六度就是260的6次方 =308,915,776,000,000(约300万亿)。消除一些节点重复,那也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人口若干多多倍。
公式可以进一步抽象成:n=log(N)/log(W),其中n表示复杂度,N表示人的总数,W表示每个人的联系宽度。
【数学解释2】两个人之间由六个人介绍,那么他们一定是通过了七次介绍,现在世界人口是65亿,我对65亿开七次方根,结果是25.2257,我们就算26个,那么如果满足六度空间的结论,每个人至少和社会中的26个人有联系—-至少是可以介绍的那种。 26个联系,我觉得是个非常保守的数字:学校里每个班的学生就有50多个,一个人的亲属也有20多个,再加上同事,100个应该是有的。所以六度空间的结论是值得相信的。 而如果按照26个联系去计算,五度空间可以覆盖的人群大约是3亿,四度空间是1千万。日本人口约为1.3亿,所以两个日本人之间只需要5个人去介绍,成都人口是1千万,两个成都人之间只需要4个人去介绍。
【涵义】这种现象,并不是说任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必须要通过六个层次才会产生联系,而是表达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概念:任何两位素不相识的人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总能够产生必然联系或关系。显然,随着联系方式和联系能力的不同,实现个人期望的机遇将产生明显的区别。
社会网络其实并不高深,它的理论基础正是“六度分割”。而社会性软件则是建立在真实的社会网络上的增值性软件和服务。有这么一个故事,几年前一家德国报纸接受了一项挑战,要帮法兰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板,找到他和他最喜欢的影星马龙·白兰度的关联。结果经过几个月,报社的员工发现,这两个人只经过不超过六个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脉关系。原来烤肉店老板是伊拉克移民,有个朋友住在加州,刚好这个朋友的同事,是电影《这个男人有点色》的制作人的女儿在女生联谊会的结拜姐妹的男朋友,而马龙·白兰度主演了这部片子。
【价值】不管理论如何深奥,“六度分割”和互联网的亲密结合,已经开始显露出商业价值。人们在近几年越来越关注社会网络的研究,很多网络软件也开始支持人们建立更加互信和紧密的社会关联,这些软件被统称为“社会性软件” (Social Software)。例如Blog就是一种社会性软件,因为Blog写作所需要的个性和延续性,已使Blogger圈这种典型的物以类聚的生态形式,越来越象真实生活中的人际圈。据致力于研究社会软件的毛向辉介绍,国外现在更流行的是一种快速交友,或者商业联系的工具,例如LinkedIN。人们可以更容易在全球找到和自己有共同志趣的人、更容易发现商业机会、更容易达到不同族群之间的理解和交流,等等。
社会性软件的定义很多,而且还都在不断的发展演变过程之中。它的核心思想其实是一种聚合产生的效应。人、社会、商业都有无数种排列组合的方式,如果没有信息手段聚合在一起,就很容易损耗掉。WWW成功地将文本、图形聚合在一起,使互联网真正走向应用;即时通讯又将人聚合在一起,产生了ICQ这样的工具。然而这还是虚拟的,虚拟虽然是网络世界的一种优势,但是和商业社会所要求的实名、信用隔着一条鸿沟。通过熟人之间,通过“六度分割”产生的聚合,将产生一个可信任的网络,这其中的商业潜能的确是无可估量的。
聚合作为社会研究的对象也具有实际价值。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算法,能够识别一篇文章中某些文字的“突发”增长,而这些“突发”增长的文字可以用来快速识别最新的趋势和热点问题,因此能够更有效地筛选重要信息。过去很多搜索技术都采用了简单计算文字 /词组出现频率的方法,却忽略了文字使用增加的速率。如果这种方法应用到广告商,就可以快速找到潜在的需求风尚。
社会、网络、地域、商业、Blog、sns,这些词汇你也许都听麻木了。然而一旦那些预见先机的人找到聚合它们的商业价值,被改变的绝不仅仅是网络世界。
六度空间的残缺
【权值问题】。首先六度分割肯定了人与人之间的普遍联系,但是没有对这种联系作定量分析。我们一生可能会认识千百人,他们有的对我极其重要,有的对我无足轻重,我们联系建立的原因和方法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父母亲属这类生而固有的联系,也有因为地理位置接近发展出来的。如邻里关系,还有因为共同学习生活而发展出来的同学、同事关系。六度分割理论中只把他们统统归结于联系,却没有强弱之分。在网状结构里面,人与人的关系,需要加权处理,在这里,六度分割理论还是残缺的。
【阻尼问题】在Stanley Milgram的实验和火炬的实验里面,都没有任何的花费,或者说看起来成本为0。但是是不是真的成本为0呢?每个人传递一下信件花费极低,改下msn名字更是没有成本,然而那些人肯这么做,其实是看着朋友的面子上,所以这里花费的成本实际是什么呢?是中国人说的人情债,所谓的关系成本。没有人喜欢一个整天都要人帮忙这帮忙那的人,人情债和金钱债一样,背了就一定要还,这就是传递中的成本问题。
Gmail的邀请方式直至今日仍被很多人称颂,刚刚出现的时候,一个邀请甚至可以卖到60美金。很多人惊呼这是最伟大的营销。然而,到了今天,很多人的邀请已经变得无法送出去。为什么呢?因为一开始的时候Gmail是稀缺物品,所以价值高昂,加上Gmail带有Google的强势品牌和高度用户认同感,所以就更加被追捧,拥有Gmail成了荣誉的象征。这是这种荣誉成为了Gmail邀请在六度分割网络中疯狂传播的激励。然而随着Gmail的高度普及,这种荣誉感逐步下降,最终降低了激励,从而使传播陷入了停滞状态。
阻尼是好还是坏?没有阻尼我们可以给任何人发送信息,每个SNS网站都在宣扬你只需要六个人就可以认识克林顿可以认识比尔盖茨,但是有几个人真的去认识他们了?是因为他们不值得认识么?不是,是因为联系虽然看起来只有六度,然而每度的阻尼都有可能都是无法跨越的。但是你不要悲观,如果没有阻尼也许你会更加不爽!
举例来说吧。假设每个人有30个朋友,信息经过六度是30的6次方 =729000000,数量足够到达一个能够覆盖所有可能的人的级别。”,如果六度的连接没有任何的阻尼,估计我们每天收到的来自好友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就会让我们的脑袋爆炸。
在我们的生活里面,一个身份越高的人,越有名的人他就会有越多的好友,于是他也就越不想随便拓展自己的关系圈子,因为他们往往不胜其扰。如果一瞬间,阻尼消失了,你可以随便打电话给李彦宏、马云、马化腾了,你不是想跟冯小刚聊电影么?你现在可以打电话了。但是,我们只能说这成了一场灾难,很多名人诉苦,说很多人打电话到他们的家里,说了句“你是XXX么?我很喜欢你!”然后就挂了电话。很多人不堪其扰停了机,甚至换了号。
这场灾难对我们这些局外人来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一旦这些名人和大众的关系扁平化后(六度变成一度),他们对大众的价值也开始流失,大众们只能打电话过去,问一声,然后炫耀自己给明星打过电话,仅此而已。这个巨大的扁平化工程并没有扩展追星族们的朋友圈子,他们仍旧离那些明星很远……
【目的和结果问题】20世纪60年代,耶鲁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gram)就设计了一个连锁信件实验。他将一套连锁信件随机发送给居住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160个人,信中放了一个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名字,信中要求每个收信人将这套信寄给自己认为是比较接近那个股票经纪人的朋友。朋友收信后照此办理。最终,大部分信在经过五、六个步骤后都抵达了该股票经纪人。
六度分割的概念由此而来。这个故事很多六度分割的爱好者都知道,并奉为圣经。但是我请大家注意这个故事和我们现在流行的SNS网站理念的重要差别。在这个故事里面,信到达了波士顿股票经纪人手里面没错,但是请注意整个过程中,每个人的朋友关系都没有发生改变。对,这点很重要,这个故事里面传递的信息,而我们现在看到的SNS网站希望在用户之间传递的是什么呢?是联系方式还是朋友关系?
这个连锁实验,体现了一个似乎很普遍的客观规律:社会化的现代人类社会成员之间,都可能通过“六度分割” 而联系起来,绝对没有联系的A与B是不存在的。这是一个更典型、深刻而且普遍的自然现象。那么,怎样用数学理论揭示 “六度分割”现象?这是现代数学领域又一个重大的数学猜想。
这有点儿像地图的邻接色问题,只不过邻接色问题是通过数学方法可以精确证明的(即最多只需要使用4种颜色即可),而六度分割理论我个人估计只能通过不完全归纳来形成假设了吧,社会的模型还是比二维地图模型要复杂莫测得多。
六度空间的应用
【网络中的应用】各种社交型网站,其实质的应用表现为好友的好友,关注的人,被谁关注,共同爱好,好友动态等。网站内游戏中的应用有抢车位,偷菜,好友买卖等游戏。
随着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网站的兴起,更多的社交互动创意涌现出来,社会性网络服务的优势逐渐在门户竞争中得以体现。近年来国内网站兴起了一波以SNS为主打的网络风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人人网,开心网,若邻网,白社会,豆瓣,QQzone,六度分割,旅行器,新浪微博等等。这些网站都可以算是国内SNS的典范,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以开心网为例。在其推出开心农场之后,这一年多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加入了一些看似简单却又耐人寻味的小游戏。这些游戏将我们的现实生活融入网络,特别适合于上班族玩。有人说:是游戏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这话一点不假。近年来,国内SNS的应用都体现在了效仿facebook而建立起来的互动游戏环节。
站长们可以反驳说:如果真那么神奇,六度分割理论岂不是能让我将所有网络用户吸引过来?那别的网站也效仿这种做法,也吸引了全部网络用户,但不是所有网络用户都同时使用两个网站的系统,这岂不是在理论上就出现矛盾了?当然我们所说的六度分割理论只是一种宏观上对人与人之间连接关系的理解,并不是说通过建立这么一个互动的系统,通过人吸引人,人邀请人,就能够吸引网络上所有的用户。理论结合实际,好的创意加之强大的技术支撑,你的网站距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特别是保险及传销业的从业员。在香港,一般保险经纪在完成交易之后,都会要求客户提供一个至少五人的新名单。另外,早在1980年代初期,《读者文摘》就已利用这理论,鼓励订户向公司推荐其他潜在订户。
【联想】由于受教育程度、种族背景等差异,世界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小。
【联想】其实我们已经在不自觉地使用它,就是现在我们常用的“人肉搜索”,原理有些类似。
昨天跟一博主聊天,由南科大提及国内学术界。博主非常自豪的说 “你可知全球四分之一的科学家都是华裔?” 我的确不知道“华裔”这个关键词已经成为国人的骄傲?一般在国际上获得较高声誉的科学家多为华裔英美籍,其成长和培养环境均为西方学术独立性较强的国家。作为国人,不以国内学术界为耻,反以华裔概念为荣。阿Q精神可贵!
看看案例吧!
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九位华人获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和高锟。2010年还有一个华人得了诺贝尔奖,而且是中国国籍,不过这个不敢说,还在监狱蹲着呢。
逐个看简历:
李政道
1926年11月2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市
国籍历史: 1926年-1961年中华民国,1962年至今美国
求学历程:
民国时期:
李政道曾在苏州东吴附中,江西联合中学等校就读。因抗日战争,中学未毕业。1943年在贵阳以同等学历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走上物理学之路,师从束星北及王淦昌等人。1944年,日军进入贵州,浙江大学停学。1945年转学到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为二年级生,师从吴大猷及叶企孙等人。
美国:
1946年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费米教授。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与合作者一起从事统计物理的相变以及凝聚态物理的极化子的研究。1953年,他任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工作是在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三年后,在他29岁时,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的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于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
获奖:
1957 诺贝尔物理奖
1957 爱因斯坦科学奖
1969 法国国家学院G. Bude奖章
1977 法国国家学院G. Bude奖章
1979 伽利略奖章
1986 意大利最高骑士勋章
1994 和平科学奖
1995 中国国际合作奖
1997 命名3443小行星为李政道星
1997 纽约市科学奖
1999 教皇保罗奖章
1999 意大利政府内政部奖章
2000 纽约科学院奖
2007 日本旭日重光章
杨振宁
杨振宁生于中国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是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博士。
国籍: 中华民国1922年 – 1964年,美国1964年至今。
求学历程:
民国时期:
杨振宁4岁认字3000多个,5岁会背《龙文鞭影》,少年时代就读厦门市演武小学,北京教会学校崇德中学等。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在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在此期间他受教于王竹溪、吴大猷等物理学家。
美国:
于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48年取得博士学位,论文导师是爱德华·泰勒。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开始同李政道进行了一段长达十多年富有成果的合作。当时的院长奥本海默说,他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李走在普林斯顿的草地上。1966年以后,他长期执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创立并主持该校的理论物理研究所(于1999年更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
荣誉:
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0年获拉姆福德奖
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1993年获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
1994年获鲍尔奖
1995年获 爱因斯坦奖章
1996年获玻戈留玻夫奖
1999年获昂萨格奖
2001年获费萨尔国王国际奖
丁肇中
国籍:美国至今
求学历程:
民国时期:
丁肇中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安娜堡。在出生的两个月后丁肇中随父母回到中华民国。丁肇中12岁到了台湾,经过不足一年的刻苦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台北市成功中学。一年后转学到建国中学读书。1955年高中毕业后,丁肇中考进台南市国立成功大学机械工程系。
美国:
1956年,由于其中一个科目被当,心有不满的他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修习工程学、数学和物理学。1959年,获得数学和物理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博士学位。1974年,丁肇中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授伯顿·里克特几乎同时各自发现新的基本粒子-J/ψ基本粒子。1976年,两位教授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及美国政府的劳伦斯奖。
荣誉: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远哲
国籍:中国台湾省
求学历程:
民国时期:
出生在日治时期的台湾新竹州,并在台湾接受中小学、大学、硕士班教育。高中毕业之后,李远哲先是进入台湾大学化学工程系就读,后来于大二时转入化学系。受到同寝室同系学长张昭鼎的影响,开始对物理化学感到兴趣。1959年入国立清华大学(新竹)原子科学研究所放射化学组硕士班,论文由浜口博(H. Hamaguchi)教授指导,研究温泉沉积物矿质北投石(Hukutolite)含有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美国:
1962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就读化学系博士班,1967年,李远哲去哈佛大学在赫施巴赫的指导下进行博士后研究。1968年李远哲离开哈佛大学,应聘至芝加哥大学。 1974年应聘至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与劳伦斯柏克莱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LBNL)。 1984年返台协助中央研究院筹办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 1986年以美国籍台湾人身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4年放弃美国国籍,返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荣誉:
1986年,因首先以分子角度来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与达德利·赫施巴赫及约翰·波拉尼共获诺贝尔化学奖。
本人对李远哲稍微有点了解,此人90年代支持陈水扁选举。阿扁上台之后点名要求李远哲进行台湾教育改革。李远哲希望台湾人人皆能上大学,然后大肆扩建大学,建立新大学。结果导致台湾出现大学招生大于实际学生数量。
朱棣文:此人完全美国造,不用多看。
曾任美国能源部长
国籍:美国
出生在美国的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祖籍江苏太仓,毕业于Garden City高中。他1970年于罗切斯特大学获学士学位,1976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朱棣文生于学者之家。他的父亲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高级化学工程师职称,并且任教于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以及布鲁克林工艺学院,而他的母亲主攻经济学。外祖父在科内尔大学获得高级土木工程师学位,他母亲的叔叔,著名的物理学家李书华,在回中国之前,在索邦神学院学习物理学。他的哥哥朱筑文(Gilbert Chu)是斯坦福大学一名生物化学及药学教授。他的弟弟朱钦文(Morgan Chu)是 Irell Manella LLP法律公司的股东之一并且曾担任过事务所联合经营合伙人。至于其他家人,他的两个弟弟以及四个侄子获得三个是医学博士学位,四个哲学博士学位,以及一个J.D.。1997年,他与Jean Fetter结婚,他的太太是一位英国裔的美国人,并且是一位毕业于牛津大学的物理学家。他有两个儿子,Geoffrey 和 Michael,为他的前妻Lisa Chu-Thielbar所生。
荣誉:
1997年朱棣文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崔琦:
国籍:美国
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宝丰
求学历程:
香港:
1951年只身远赴香港,之后崔琦在香港培正中学接受教育。毕业后在金文泰中学修读一年预备班,成功考入香港大学,但是他选择了教会的奖学金,赴美留学。
美国:
1958年,入读美国伊利诺伊州奥古坦娜学院(基督教学院),主修数学。毕业后考进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并在1967年获得博士学位。1968至198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与美国贝尔实验室担任研究员,从事固态物理研究。1982年转任普林斯顿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至今。
荣誉:
1984年获得巴克莱奖
1992年当选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第19届院士。
1998年与罗伯特·B·劳克林及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以“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研究成果获奖。列入《美国科学名人录》
钱永健
国籍:美国
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1972年,钱永健获得哈佛大学化学及物理学最优等学士学位。1977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生理学博士学位。1977年-1981年,担任剑桥大学研究员。
荣誉:
2004年,沃尔夫奖医学奖得主。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2009年,获香港中文大学颁授荣誉理学博士学位,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钱永健说,他是美国公民,不是中国人,很少吃中国菜,不会中国话…… 他认为血统出身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身分,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出于一个开放的社会,多元包容的价值是关键。”
高锟:
国籍:英国
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金山(今上海市金山区),拥有英国、美国国籍并持香港居民身份,目前在香港和美国加州山景城两地居住。
求学历程:
1948年家族移居台湾,后高锟父亲携家眷再迁往香港。1949年高锟进入香港圣若瑟书院就读中学四年级,高中毕业后虽已考上香港大学,但因立志攻读电机工程,而当时港大工程学院尚未为电机工程的教学作好准备,于是他辗转就读了当时位于伦敦东部的伍利奇理工学院(现为格林威治大学),于1957年取得英国伦敦大学电子工程理学学士学位,并在1965年于伦敦大学学院取得电机工程博士学位。
荣誉:
奖项:
1976年,美国硅酸盐学会“摩尼奖”
1977年,美国富兰克林研究所“史特活·柏兰亭奖章”
1978年,英国兰克信托基金会“兰克奖”
1978年,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摩理斯·H·利柏曼纪念奖”
1979年,瑞典艾力松基金会“L·M·艾力松国际奖”
1980年,美国军用通讯与电子协会(“金章奖”
1985年,美国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亚历山大·格林姆·贝尔奖章”
1985年,美国马可尼基金会“马可尼国际科学家奖”
1985年,意大利热那亚市“哥伦布奖章”
1987年,日本通讯及计算机促进基金会“通讯及计算机奖”
1989年,英国电机工程师学会“法拉第奖章”
1989年,美国物理学会“詹姆斯·C·麦高第新材料奖”
1992年,光学工程国际协会(SPIE)“协会金章奖”
1995年,世界工程组织协会“杰出工程成就金章”
1996年,英国皇家工程学院“菲利普亲王奖章”
1996年,第十二届“日本国际奖”
1999年,美国国家工程学会“查尔斯·斯塔克·德雷珀奖”,与莫拉(Robert D. Maurer)和麦克契斯尼(John B. MacChesney)共同获得
2006年,香港工程师学会“HKIE金章奖”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一半奖项)表扬“在纤维中传送光以达成光学通讯的开拓成就
以上科学家都是华裔,但是都是美国、英国、台湾造,共同点是都成了我们的骄傲。其实钱学深、邓稼先也是美国造,但是他们用成果让国人骄傲。即使是前几天同时包二奶、小三的段振豪也是在美国加州大学深造了N年之后应聘到中科院才开始享受的。我不得不感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他们的精英居然都去了别的国度。当然,不去也没办法,不去别的国度你就成不了精英。
引用钱永健先生的一句话结尾:”血统出身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身分,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出于一个开放的社会,多元包容的价值是关键。“
年轻女孩因为物质而选择男人是可惜和浪费:她们失去了追寻自己是谁的机会,吃苦趁年轻才能发掘出身体里的宝藏,老了再面临险境后悔晚矣!不要选“容易的路”,那其实是最艰难的。未经世故的女人习于顺境,易苛以待人;而饱经世故的女人深谙逆境,反而宽以处世。
——余光中
人,一辈子!不会因为你做过什么而后悔,很多时候,尤其是上了年龄之后,是因为你没做过什么,而后悔。
———马云
no1.思考你想要的生活
no2.明白你为谁工作
no3.找到“穷”与“富”、“忙”与“闲”的平衡
搞清楚要钱干什么、钱将怎样改变你的生活,而不仅仅是确定一个数字然后拼命朝这个数字去努力,甚至将之 “穷”“富”与“忙”“闲”的字眼组合中,也加之感情色彩。
no4.你必须积累财富
虽然我们不相信“贫贱夫妻百事哀”,金钱也不能带来全部幸福。不过,在这个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时代,积累财富则是提升我们生活品质的必须门槛。这也是《钱经》倡导的理财理念的用意,理好财,你不仅会享受到财富数字增长的乐趣,更能享受财富带来的品质生活。
no5.适时地控制欲望
no6.清晰的人生规划
no7.持久的耐力
no8.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no9.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
no10.不断挑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