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公司调研手记——–埃里克·杰克森

1. 所有人(包括投资者及高管们) 都意识到中国科技公司正面临着日趋明显的泡沫危机。他们一致认同这场泡沫将无法持续,因此他们都希望能在泡沫捅破之前将股票变现。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

2 . 太多中国互联网公司都在采取“赢者称霸”的决策,孤注一掷。当我看到很多电子商务公司(包括拉手、凡客、淘宝商城和其他团购公司)在大城市的巴士及户外广告位置上赫然摆放各自的广告时,我感到十分惊讶。这些公司都力争在短期内吸引更多的客户,他们似乎认为这些客户一旦开始使用他们的网站,就会永远忠诚地追随他们。美国的亚马逊公司(AMZN)十年前曾执行过“赢者称霸”的策略,或许一些中国公司也能成功运用这种决策(例如淘宝商城或京东商城),但是大部分公司都将因为开支过高但又无法筹集足够资金而在下一轮市场调整中败走麦城。

3. 我认为泡沫在短期内不会捅破,目前的泡沫能继续维持至少6个月到3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仍劲,每天都有新的用户在使用电子商务,而中国政府也将继续运用各种手段来扶持经济发展。不仅如此,明年将会有更多高品质的中国科技公司选择上市(包括淘宝网和京东商城)。近期股价的下跌并不代表市场已经走到尽头。

4. 虽然大部分电子商务公司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吸引客户上,但是他们所面临的更大挑战其实是物流输送(也即如何把订单物品准时送到客户手中)。很多客户都知道如何网上购物,但他们并不清楚这些物品是如何送达到他们手中的。对企业来说,物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跟美国只有几家大型物流公司的情况不同,中国有着上百家物流公司,而每家公司的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一些电子商务公司(例如凡客)决定开设自己的物流公司来确保服务质量。但是,这种做法需要大量的资金,不仅如此,一旦需求量上升,这些公司还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建造仓储及配送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物流成本会越来越高,因此很多投资者可能都低估了未来的物流费用。阿里巴巴的董事长马云或许可以借此机会把淘宝和淘宝商城的物流服务提供给一些小型电子商务公司使用(当然以收费形式),不过那些公司是否愿意跟他合作又另当别论。

5. 目前以私募股权的方式投资中国科技公司不合时宜。如果你在2006年或2007年投资了一些私人企业,或许那些公司今天已经上市或者正在准备上市。但是如果你目前还在进行类似的投资,我相信在几年后你会因为自己当初的入市价过高而后悔不已。当然我也有可能预测错误。或许市场还将持续繁荣3年,让私募股权投资者在未来仍然能在锁定期后以不错的价格出售手中的股权,不过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

6. 投资中国互联网私人企业的最佳时刻将是下一次股票大幅下跌之后,那时市场会因恐惧导致流动性枯竭。届时,最好的科技公司或许不是来自北京或者上海,而是来自重庆、成都和武汉这些中国未来发展的重镇。这些城市不仅拥有大量优秀的人才,而且还能提供更加实惠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7. 马云在中国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将持续下去。这位企业家奋斗了十多年,把淘宝发展成为电子商务行业里的龙头老大。无论其他公司花费多少资金来吸引顾客,短期内他们追赶马云的努力都将是徒劳的。由于马云敏锐的商业触觉和良好的政府关系,竞争对手对他既崇拜,又敬畏。

8. 优酷的管理层在中国科技行业备受尊重。今年年初,当优酷的股价还在高位的时候,我当时并不看好这家公司,并曾做空其股票。但是,在我此次中国之行后,我改变了对这家公司的看法,不少人都对我说他们看好古永锵以及管理层的其他成员。我好几次听到“他们非常专业”这样的评论。现在我已经改弦更张,持有优酷的股票,既因为它下跌了许多,更因为优酷公司所享有的业内口碑。

9. 中国目前拥有太多网上视频及团购公司。很多人都认为这些二线公司将接二连三地陆续退出市场。有传言说尽管目前上市环境恶劣,土豆网却因资金短缺而继续推进其上市计划。

10. 在科技行业里,电子商务仍然快速发展,而网游业务则相形见绌,发展缓慢。这次我拜访了完美世界(PWRD)和巨人网络(GA)这两家网游公司。我认为他们在未来一个会计年度都会有不错的发展。但作为一个整体,网游公司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相较仍然逊色不少。如果在泡沫来临之际你只能投资一个科技板块,我建议大家选择投资电子商务。

11. 在我拜访的公司中,大部分依然低估公司治理和会计准则的重要性。在我拜访每一家公司的时候,我都刻意问他们在这段期间是否有接到更多投资者询问公司治理或商业诈骗等相关事宜,几乎所有公司都用“个案”、“害群之马”等字眼来描述东南融通(LFT)等被停牌的公司。换句话说,他们认为这些问题事不关己。不仅如此,他们还声称没有一位投资者跟他们咨询过有关事宜。这意味着这些公司在公司治理和会计准则上不会采取任何有效提升的措施,这实非明智之举。

披露:在发表本文时,作者持有新浪、完美世界及优酷的股票。

中国到底欠了多少债?

中国政府公布的新数据显示,相比其它主要经济体,中国的债务负担仍偏低且可控。但是地方政府和很多国有银行部门的负债正在限制北京为抗击通胀所能做出的选择,如果把这些债务也计算在内,中国的债务负担是目前普遍认可的总债务水平的三倍还多。抗击通胀是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

中国立法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年度会议公布了一份报告,中国财政部长在这份报告中说,2010年底中央政府的债务是1.03万亿美元。这相当于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7%左右,远远低于美国、日本和欧洲主要国家其债务占GDP的比重。

中国各地方政府的负债可能会限制北京打压高房价的努力,也可能会牵制其他抑制通胀措施的实施。

但中国财政部长给出的这个数据并不包括很多大型国企、地方政府、甚至中央部委所持有的债务。这些未被算在内的债务包括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等国有政策银行的债务以及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另外,中国官方总债务还不包括地方政府和除财政部以外的中央部委的债务。

中国铁路负债也没有被算在其中,尽管铁路由中央政府部委运营。中国铁道部长周六说,光是铁路公司的债务总额就超过2,700亿美元。如果铁路公司无法偿还这些债务,财政部就会陷入困境。

若在官方数据的基础上,再加上中国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的债务以及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估算债务,中国政府的总负债将达到3.55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GDP的59%。一些关注此事的经济学家说,这些官方数据低估了过去两年贷款激增时所产生的不良贷款等负债项目。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中国经济学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估计,若包括或有负债在内,中国总负债占GDP的比例高达77%。北京经济研究公司龙洲经讯(Dragonomics)董事总经理葛艺豪(Arthur Kroeber)则认为中国总负债占GDP的比例为75%。

中国到底欠了多少债? - 小男生 - 小男生的博客

 

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周一在北京的记者会上并没有直接回答关于地方政府债务是否应体现在负债表上这一问题。中国财政部新闻办公室没有回应置评要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对比各国政府对本国总负债水平的估测值,不过该组织承认中国的负债统计数据存在缺陷。据美国政府的统计,美国联邦政府2010年底总负债为13.53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93%,远高于中国公布的17%的比重。若用其它会计方法计算,美国联邦债务占GDP的比例接近65%。

直接比较中国、美国或其它主要经济体的政府债务很难,这不仅是因为数据统计和会计方法方面存在差异,还主要因为中国政府在国家经济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果把政府金融机构也考虑在内,美国的总负债可能也会增加。政府支持的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总负债占美国GDP的比例约为37%,不过这两大机构的资产可以支付其绝大多数或全部负债。各州债务也没有算在美国政府的总债务当中,目前并不清楚美国联邦政府是否最终会为州政府的负债承担责任。相比之下,如果中国地方政府出现财政危机,中央政府要么会直接出手相救,要么会让国有银行系统承担损失。

分析师并不认为中国处于债务危机的边缘:税收收入迅速增加,国家拥有大量资产,几乎所有的债务都是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和希腊不同的是,后者面临低增长率和高借贷成本的局面,希腊政府10年期债券的收益率目前超过12%。而中国经济预计将继续以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仅为3.94%。

但债务规模超出普遍估计的水平表明中央政府政策日益增加的局限性。眼下,中国政府正试图平抑不断上涨的物价水平,并为数量众多的居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这也反映出在中国官方数据不透明的情况下,外界更加难以解读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债券拼图的关键一块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从理论上讲,省级和市级政府不得借债。但在实践中,地方官员总有很多办法绕过限制。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真实规模还不清楚。周六,温家宝总理在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承诺对此进行全面审计。

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银监会)估计,在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间,地方政府担保支持的各类投资共计借入1.17万亿美元。本周出版的财经杂志《新世纪》周刊上的一篇文章估计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达到1.52万亿美元。

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专门研究此问题的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说,值得警惕的是,没有人,甚至包括中央政府在内,确切知道整个体系中的债务规模有多大。

温家宝总理上周六说,抑制通胀是政府今年的首要任务。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9%,超出政府制定的4%的目标。自去年10月以来,央行已经三次提高利率水平。但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张明说,债务负担限制了货币政策的作用空间。他说,每次加息都会加重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央行在做加息决定时不得不考虑到这一点。

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也限制了中央政府控制不断飙升的房价的能力。土地出让收入有助于地方政府偿还债务,所以地方官员有动力尽量推高土地价格,这鼓励了豪宅开发商购置土地,而不是让廉价房项目分得应有的地块。部分用于偿债的资金本可以用于医保和教育投入。改善这些社会服务的水平被认为是鼓励中国消费者减少储蓄、增加消费的关键。在地方政府预算中,用于社会服务的开支大都有所下降。张明说,地方政府的资源有限,如果更多的资金用于偿债,那么用于改善教育和医疗水平的资金就肯定更少。

截至2010年底,由国家开发银行和其他政策性银行发行的债券中,未偿还的债务总额达到7850亿美元。所筹集的资金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策性银行能够以仅略高于财政部的利率募集资金,这加深了市场的看法,即政策性银行的借贷受政府支持。

由于政府在银行体系中的作用,中央还面临着潜在负债。史宗瀚估计,承接银行不良贷款的资产管理公司未消化的债务达2280亿美元,这增加了政府的或有负债。中国银监会不再公布资产管理公司消化所承接的不良贷款的数量,但据一位曾参与不良贷款市场的顾问确认,史宗瀚的估计是合理的。

2010年的中国和印度有啥不一样?

济学家和西方政客总喜欢拿印度和中国作比较,这不难理解,因为这种比较有着难以拒绝的诱惑力:它们均是正在崛起的亚洲经济体,人口均超过十亿,周围还有诸多虎视眈眈的 “芳邻”。

“印度实时报”栏目也时不时地将这两个国家做一对比。

如果你赶时间,我们可以将对比的结果总结成一句话:中国在一切方面都比印度拥有更多(贫穷人口除外)。如果你还有点闲暇,那么请往下看,这里列出了五篇曾于2010年对中印两国在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的博文。

1.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到目前为止,中国从这位出身美国奥马哈市的亿万富翁那里学到的东西似乎更多一点,至少在投资方面是这样。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Co.)持有中国电池和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相当大一部分股份。今年9月,巴菲特和比尔·盖茨(Bill Gates)一起来到中国,希望说服中国的亿万富翁将更多的财富捐给慈善事业。巴菲特对中国的“厚爱”有了回报,一位中国男士花了210万美元的创纪录天价赢得了与投资大师巴菲特单独吃午餐的机会。

巴菲特曾说,他愿意投资印度,但印度保险业对外资持有股份的比例有限制,其投资计划因此受阻。

不过,印度至少可期待明年能好好招待巴菲特。巴菲特在今年股东大会上回答一个年轻的美籍印度人的提问时说,他计划2011年访问印度,具体时间也许是在3月。

2. 大型活动:印度今年10月主办了英联邦运动会(Commonwealth Games),中国11月主办了亚运会(Asian Games)。当然了,中国已举办过奥运会,因此在举办大型活动方面拿二者作比较似乎有失公平。

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比较了一下。有关印度举办英联邦运动会的新闻报道中,充盈耳目的是“推迟”、“腐败”、“混乱”(用这个词的肯定是英国媒体)以及“糟糕”等字眼,直到开幕式盛况揭晓后,关于运动会的批评才有所消退。

相比之下,似乎中国那些美观大方、闪闪发亮的各个运动场馆在奥运会开始前五个月左右就已经竣工,因此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中国只要将奥运商品上的些许浮灰轻轻弹掉就万事俱备了。

3. 中产阶级:今年一份有关今年亚洲中产阶级的报告显示,按2005年的美元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仍有约6.5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

生活在这一水平线上的中国人目前不到1亿。不过曾几何时(就在上世纪90年代),中印两国贫穷人口的数量旗鼓相当,只不过中国在解决脱贫这个问题上做得更出色一些,中国的穷人变成了中产阶级,而不是进入“2美元至4美元”这一档,后者是印度大多数中产阶级目前的支出水平。

大多数中国人目前属于日开支在5美元至10美元的“中间中产阶层”,1995年至2007年间,这个阶层的中国人口增加了三倍。

但澳大利亚智库悉尼独立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dependent Studies)的John Lee说,不要把印度脱贫速度较慢的问题归咎于印度的政治体制。

4. 经济:中国目前仍是一个比印度大得多的经济体,尽管两国的人口数量差不了太多。在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 Times)召开的一个有关印度的会议上,爱萨集团(Essar Group)董事长鲁雅(Shashi Ruia)在钢铁、汽车和贸易等方面比较了印中两国。

正如在这篇文章一开始我们所说的,中国在一切方面都比印度拥有更多。两国在道路、发电、火车和其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无疑是显而易见的。

5. 上网:从利用谷歌(Google)所进行的搜索内容来看,印度网民和中国网民属于两个世界的人。印度网民似乎完全是说英语的西方世界里不折不扣的一员,他们对诺基亚(Nokia)等公司的产品以及诸如Facebook、雅虎(Yahoo!)和YouTube等应用软件翘首以盼,不过说到电影,他们喜欢的都是宝莱坞(Bollywood)制作。中国网民似乎恰恰相反,他们基本上用的都是国产软件,但在电影的口味上似乎更偏爱好莱坞(Hollywood)。不过两国网民也有共同之处:美国搞怪歌手Lady Gaga。

转载自:网上购物

观影片《特洛伊 木马屠城》有感(原)

        战争从来就是几个老人谈话,几百万年轻人流血的事情。虽然声称是为后代争取生存空间,但是这一代人失去的却是数十代人都不一定能够创造的价值。即便如此,我并不反对战争。我认为战争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进步,是人们通过自我手段的一种优胜略汰。
        美国不断加强中国周边的美国军事基地的建设,非常明显的将战略重心和假想敌对准了中国。而国内目前的战争影片《亮剑》、《士兵突击》都还停留在一种全面战争、游击战争的思路。这种战略最大的优势就是本土战场和地形优势,如果诱敌深入,很容易就能占据主动。而缺点更加明显,作为战场的国家将遭受从政治、经济、文化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任何一个环节的洗礼。重建这个地方,将可能付出比战争更多的代价。这也是人们渴望和平的原因。
        作为我本人,讨厌那些毁灭性的行为。我认为避免战争的最好方法,是为对手准备一剂让他们连挑起战争的勇气都不具备的强心剂。还记得美国在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吗?狂得准备自杀的日本人又是在几天之后投降的?这也很容易解释第三世界的小国为什么热衷于研究核武器。我们为什么不延续下这种超前战争思维,在战争没有开始前,就为对手准好后事。
        骄傲的美国人企图将中国拉进冷战对峙的局面(前苏联冷战时为了保持军队的强大而导致经济滞后),我们幸苦赚取的外汇难道是为美国人预备的?完全不可能!如果我们能够研发一些超越想象的科技,不管是民用还是军工,只要能争取更多发展时间,就有可能从实力上将对手降级,赢得这个以“发展”为主题时代的胜利。让对手掉入自己挖的陷阱。
        我对战略和战术方面的研究较少,只能作为一个感情世界的人类去面对发生的一切。可无论在哪个时刻,只要未成年的孩子们穿上盔甲、拿起武器的场景再现。我就会留下眼泪!

 

(转载请注明出处)

股市大跌,你还愿意炒股吗?(原)

        记得很久前的一本书上提到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经济危机时的一句话:“通货膨胀、货币紧缩,人们在工介所排起长队。是美国的自由经济根本行不通吗?正好相反,是它还未接受考验。”同样的通货膨胀、货币紧缩,还伴随着能源的匮乏。危机也已经开始,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下行不通吗?依然相反,而是它必须接受考验。
        人们总是埋怨境外资本的撤离,埋怨股市政策的不完善。境外资本的撤离只是商人对资本运作的一个正常行为。从中国的外汇储备成为“世界第一”那刻起,我们就应该想到,那些钱终究有一天会被兑换回来。没有资本的绝对拥有者,只有资本的临时操纵者。这个时代的财富:不是资本的积累,而是人们对资本的灵活运用。说简单点,把钱存在银行吃利息不是什么好方法。真正学会理财的才是聪明人。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