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过去五年的发展,高增长的GDP、迅速升值的RMB汇率,再加上股市暴涨到暴跌。无论是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还是民众的理财观念,都为一个内需型市场的构建奠定了不可多得的基础。由去年美国次贷危机到今年上半年的银根紧缩,以及目前市场的物价反应和CPI的回落。我觉得我们必须由一个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向一个拉动内需的综合经济形态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科技含量,在这次的危机中将遭到一次洗涤。
貌似每一个自由经济体发展国家在目前的状态下,都只能紧缩货币,并声明拉动内需。最典型的就是印度!但是,我们只要对现在的中国和印度经济形态做一对比,印度并不完全具备发展内需型经济体的条件。甚至可以简单的认为:印度的“拉动内需”只是为了应付由次贷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与之相比,却已经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怎样开始这样一个改革型的发展进程?
首先来两个关键的问题:CPI在回落,但是能够回落到哪一个状态,并保持稳定?RMB汇率依然在升,关键在于RMB汇率升到哪一个区间才算与市场吻合?CPI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RMB汇率却很难预知。首先肯定,汇率不可能这样一直升下去。因为不断升值,何年何月才是个头。而且RMB的不保底升值也与中国经济市场的发展不吻合。其次,要看国内市场和境外市场的综合反映。我们假设美国经济在未来的五到八年都是衰退期,那很明显未来的五到八年是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期。RMB汇率很可能会保持在一个区间徘徊,总的来说是在与市场吻合的情况下保持稳定。可是,事实是否会这样? 欧盟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同时美国也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经济对欧盟经济体的影响不言而喻,欧盟经济发展又将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何等影响呢?而且欧盟虽然说是整体,但是毕竟由许多个国家组成,与美国有本质性的区别。要硬说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得而知。不仅如此,自然灾害的频发,也让很多投资者失去了信心。宁可将资金封存进银行规避风险,也不愿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难。这些不确定的市场因素,很难让人从一个遭受打击的沮丧状态乐观起来。
无论如何,我想当前的形式都不会是网民们表现的那么悲观,甚至于恐怖。仿佛明天早上起来,我口袋的钱就会变成纸。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
本来想分析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为一个内需与出口同为彼此的强势经济体的可行性。可是,当前很多政策和市场预期反应都不明朗。很难下一个明确性的结论。单就形式而言,让人比较乐观。但是,事实是否会照预想发展?有待观察。
注:人民币停止升值会导致大批国际资金外流,虽然很早开始,国际资金就在外逃。但是,人民币贬值的话,资金缺乏会演变的无法想象的严重。
(转载请注明出处)